因為漫長的“宅家”學習,本次返校成了有史以來最受學生期待的一次,家長與孩子們心中都滿是興奮。然而激動之余,返校前的準備做好了嗎?
在家既當父母,又當老師
一位初三孩子的母親張女士表示,為孩子可以正常學習高興外,自己的心理壓力也得到了很大緩解。疫情發生以來,她的孩子在家里上網課,不懂的地方有時候會跑來問自己,有時還要輔導作業監督上網課等,自己是既當父母,又當老師,感覺大腦都不夠用了。“要保證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學習,真的不容易,現在返校了,我們做父母的,工作也能走回正軌。”張女士如釋重負地說。
張女士說,面對即將開學,和孩子一樣有些興奮,但自己也有一些擔心,孩子在學校學習期間能否真正地做好疫情防控,特別是認真規范地戴好口罩,自己心里有些沒底。畢竟在校內同學之間的玩笑和活動少不了,隨著天氣轉熱,校園中學生們人數較多,長時間戴口罩,對于孩子們也是不小的考驗。
回校“防疫裝備”必不可少
對于疫情防控這一塊,學校也是下了不少功夫,防疫裝備和物資是必要的安全保障。在嶺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記者看到,學校安裝了熱成像測溫儀,通過儀器,可以精準快速地檢測出人體溫度。校方負責人告訴記者,熱成像測溫儀能同時測量鎖定范圍內的人,如果發現溫度異常,屏幕右上角會異常報警同時截取此人的人臉圖像,就能鎖定對象,對其進行更精確的體溫測量。
除了學校具備“硬核”裝備外,家長也給孩子準備了不少“防疫裝備”。“口罩是規定每個人都要戴的,我還給孩子配了免洗消毒液、一次性手套、酒精消毒紙巾等。一位高三學生的母親告訴記者,這些防疫的錢省不得,寧愿多花一點,也要保證自己孩子的安全,同時,她也希望學校老師能夠經常督促孩子們使用這些“裝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學生作息紊亂容易焦慮
湛江市第五中學的高三學生家長劉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問題,包括對手機和電子設備上癮引起的作息時間紊亂、自律性變差等。”劉先生說,返校前已經督促孩子每晚11點前要上床睡覺,希望能盡快調整過來。
一名高三學生小李告訴記者,大家都盼望著開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居家學習的效果和在校學習相比要差不少。小李說清明節期間,她在家做了一套模擬卷,得分不理想,感覺自己現在和上學期相比沒有什么進步,這讓她更加焦慮。
“作息紊亂過一段時間自然會得到調整,而焦慮主要是覺得別人都在進步自己卻沒有,或者是焦慮很多內容還沒掌握但是感覺時間不夠了。事實上這種情緒每一屆高三學生都有,同學們不要刻意將其與居家學習掛鉤,增加自己的焦慮情緒。”龐老師說,全省高三學生都在居家學習,因此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不必給自己過大壓力。另一方面,現階段適度的壓力是有助于學習的,因此對自己的焦慮情緒也不必感到恐慌,應該緊跟復習節奏,化壓力為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