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芝仁在查看蜂蜜采集情況。記者 李忠 攝
早上起來,匆匆扒幾口飯,馬上去清潔村道;搞完清潔回來,來不及多喝幾口水,又下田跟老婆一起干農活;中午回來吃完飯,到果園看看蜂箱,隨后馬上趕往鎮圩,操起勺子為客人準備美味佳肴,一直到凌晨才回家睡覺……
這是雷州市客路鎮林排村委和奠村莫芝仁的工作日常,正因為勤勞肯干,其早在2017年就甩掉“窮小子”的帽子,成為該村脫貧致富典型,正帶領其他貧困戶共奔致富路。
燈籠辣椒“紅”了日子
莫芝仁是一名孤兒,與哥哥姐姐相依為命,自小靠左鄰右舍和親戚的接濟長大。
初中還沒畢業,他就到外地打工。過了而立之年都找不到對象,再加上村中沒有房子,逢年過節他都不好意思回村。后來天賜良緣,他跟一位女子談上了,當時沒有婚房,只能借住在哥哥家。因為老婆身體不好要經常吃藥,孩子又小,即使莫芝仁很賣力干活,生活依然沒有很大改觀。
2016年新一輪精準扶貧工作啟動,莫芝仁被列為該村貧困戶,佛山順德區勒流街道辦、順德區農業農村局、湛江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進駐該村進行幫扶。在扶貧工作組和村委會的幫扶下,莫芝仁的困境逐漸得以改變。
“駐村干部經常找我聊天,鼓勵我要樹立信心,爭取早日脫貧致富,還問我想干點啥,有什么困難之類的。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陳成淼獲悉我想種植辣椒后,不僅幫忙我尋找好的辣椒種子,還自掏腰包借我10000元作為啟動資金。”莫芝仁說,在扶貧工作隊和村委會的幫扶下,他于2016年種植辣椒8畝,純收入2萬元;2017年擴大種植達10多畝,并引種了新品種辣椒——黃燈籠辣椒,因為品種新價格穩銷路無憂,凈賺3萬多元,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在駐村工作隊及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他建起了一棟100多平方米的房屋。2017年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奮斗,莫芝仁家已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成功脫貧。
鄉村廚師“鼓”了腰包
在一般人看來,既當保潔員,又干繁重的農活,已經很吃力了。但莫芝仁可不這么認為,白天忙完后,晚上,他還跑到鎮圩去打工,燒烤店、火鍋店、大排檔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
2018年7月,湛江首批“精準扶貧”廚師培訓班學員赴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參加廚師培訓班,莫芝仁也成為其中一員。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基礎比較扎實的他率先完成學業回家。
通過這段時間的“充電”,他學到不少廚師技能,身份也搖身一變,成為大排檔的大廚,炒得幾個拿手好菜,成為當地美食愛好者追訪的對象。值得一提的是,其工資待遇更是來了一個“三級跳”,從之前的每晚50元一躍到現在的150元。目前,他已經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鄉村廚師”,附近村莊的婚宴、新居喜宴,經常看到他“掌勺”。
與蜂為伴“甜”了事業
和奠村山清水秀、氣候溫和,森林覆蓋率高,花粉豐富又無工業污染,是養蜂的天然場所。在通往莫芝仁家的路上,一個個蜂箱整齊地排列在樹林中,一群群蜜蜂飛舞在山野花叢中快樂地采蜜。
想真正脫貧致富,需要產業的支撐。2018年,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引導,莫芝仁對養蜂產生了興趣。于是,扶貧工作隊通過協調將莫芝仁送到外地養蜂基地進行培訓學習。獲知他啟動資金有困難,林排村黨支部書記陳成淼再次伸出援手,借錢給他用于購買蜂箱、分離機等用具。
成功脫貧后的莫芝仁,并沒有絲毫偷懶,還積極投身農村環境整治行動,成為村莊的一名保潔員。此外,他心懷感恩,積極回報社會,經常為其他貧困戶提供種養技術支持,引導帶動莫開瑞、莫妃二等貧困戶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