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位于麻章鎮的省內最大連片釋迦果產業基地,戴著口罩的工人在精心培育幼苗。 記者 張鋒鋒 攝
陽春三月的陽光分外和煦,位于麻章鎮的省內最大連片釋迦果產業基地——雙雙贏農業公司的果園里,戴著口罩的工人們穿梭于苗圃與果樹林之間,顯得步履格外急促。
3月26日上午,記者在果園現場看到,有的在剪除幼樹的低枝,有的在精心培育幼苗,還有的在清理樹基,復工復產一派繁忙。
該基地負責人黃生告訴記者,從上月復工復產以來,該果園在抓好果樹生產的同時,正全力培育優質果苗,滿足果農復產的需要,至今已向外供應上萬株優質果苗。盡管在疫情防控初期受物流、人工等因素的影響,該基地損失較大,但復工復產后,該基地積極落實減損措施,聯系電商等新型供應鏈渠道,疏運了積存的釋迦果與桑葚果。目前,基地每天都接到來人來電聯系果苗購銷。
記者采訪期間,頻頻有人到果園求苗。一名求苗者表示,鑒于當前市場行情的多變,他們一直在留意這片省內最大連片釋迦果產業基地的生產,考慮到釋迦果種植畝產值的優異表現和供應遠未飽和的情況,現在對春種釋迦果的興趣和信心越來越大,當日是節后第三次上門實地聯系果苗。
在該基地育苗大棚下,陽光從透明的棚頂灑落在果苗茁壯的枝葉上,育苗工手握剪刀,一絲不茍將最低的苗葉剪掉。據育苗工介紹,剪掉低處的葉子,可讓養分更集中于苗體上端的枝葉,能使其長得更快更壯。分辨好哪些葉該剪掉,決定何時剪掉,需要一定的實踐經驗。目前,她培育的這批苗,早已被訂購。因釋迦種植的前期投入較大,基地要求,要把苗育至最佳狀態方移交給果農。
釋迦果園里,果樹上已長出月牙吊墜般的小春花,工人們細心地把花剪掉,再施有機肥。由于夏果易開裂是釋迦果產業的世界性難題,果園通過剪除春花,避免果樹夏季結果。確保果樹仲夏開花后,秋冬陸續高質量掛果,到來年春季實現豐產豐收。
談及復工復產,該基地負責人黃生稱,如果說此前歷盡艱辛攻克釋迦果移植技術難關,實現年畝產值5萬元,是尋找到湛江果業的“第二只紅江橙”,那么復工復產后進一步推動產業化,把高附加值的釋迦果引入湛江的更多果園中,對湛江果業才真正具備質變式的意義。為實現這個目標,該基地年內將接連“三步走”,在果苗、技術服務和供應鏈方面全力“保供應”,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補短板”,作為湛江農業創新基地,將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通過“強創新”,來確保湛江釋迦果產業在全國的排頭兵地位。他透露,在多位國內頂尖果業專家的力“頂”下,近期將成立我市果業的首個民辦研究院,與公司原先的技術部和將新設的培訓部一起,形成科研—轉化—推廣一體化的技術服務體系,既確立了“強創新”的“龍頭”主體,又為令“保供應”最重要的技術服務一環大為強化,同時,現階段將優先向麻章區果農供苗,并免費提供技術服務,盡早實現連片規模。另外,將加快籌建冷庫,將釋迦果保質期從原先的一個星期提高到一個月以上,今后即便遇到類似今年的困難,也能毫發不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