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溪北坡北村紅薯喜獲豐收。 記者 鄧耀瑞 攝
“這是早上剛剛挖的心香番薯,皮是紫紅的,薯肉有點淡黃色。”3月21日,在遂溪縣北坡鎮北塘北村,村民小組長林日輝激動地分享紅薯豐收的喜悅,“現在心香番薯賣3元多,在上海等大城市可以賣到8到10元,番薯雖然小,但比較粉,甜度高,很受市場歡迎。”
連日來,北塘北村1200畝土地種下的心香紅薯喜獲豐收。據村干部林馬扶介紹,兩年前,為了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北塘北村曾將這片土地租賃給一家公司種植生長緩慢的植物,許久不見效益,導致拖欠全村集體土地租金100多萬元。
眼見自家土地“盤”而不“活”,可把村民愁壞了。如何再次盤活土地,成了村民關注的焦點話題。林馬扶說,這多虧了駐村“十百千”干部、湛江市公安局網警支隊三大隊教導員曾海裕。他摸清情況后,聯系上廣東粵海律師事務所黃智律師組織材料,與村委干部一起到湛江市粵西公證處辦理公證送達要求土地承租方解除合同并繳付欠付租金及返還土地的函。依法向承租方發函半年后,承租方自愿處理了土地上的種植物。期間,曾海裕通過牽線搭橋,引進心香番薯,1200畝土地全部種上心香番薯。
“這是我們‘十百千’扶貧干部探索集約土地使用的一個案例,前后歷時約一年。”曾海裕說,土地是農民的根,是農民的生存之本。通過土地流轉,盤活土地資源,不僅可以激發農業生產發展的活力,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如今心香番薯產值可觀,產生的用工費用也可觀。這是引領北塘北村村民一起致富的重要舉措。
作為湛江市公安局網警支隊三大隊教導員,2018年5月底,曾海裕開始駐北塘村委,回鄉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研究生修讀經濟管理專業的他,對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有很好的見解。期間,他還曾為北坡鎮滯銷辣椒找出路,當時由于對農產品不夠熟悉的他,用了10多天時間,下了“笨功夫”,“多跑、多聽、多問”,把椒農問題一一歸類分析,并寫出了引進辣椒醬生產企業的規劃。他又主動向鎮干部匯報,北坡鎮政府多方發動,動員各級干部主動聯系對接,向全國辣椒加工企業發出了邀請,為辣椒找出路。最終,在曾海裕奔波牽線下,當地終于聯系上鄉賢引進辣椒生產加工線。去年初,這里的辣椒被一車車拉進加工廠,滯銷問題迎刃而解。
如今,曾海裕和當地干群合力,盤活北塘北村1200畝土地,種上心香番薯,其市場需求極大,價格一路走俏。據他介紹,作為駐村扶貧干部,不僅要盤活土地資源,還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農作物,更要積極探索,發動鄉賢群眾,引進企業等多種方式助力振興鄉村。目前,心香番薯產值可觀,該村正在發展“合作社+農戶+電商+企業”的銷售模式,實現銷售多樣化,擴大經營面,激發農民耕種積極性,實現多方共贏,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