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晴相間的3月,鑒江畔的吳川,無論是秧綠盡染的大片農田里,還是吊臂揮轉的建設工地和機聲隆隆的工廠,復工復產的火熱場面處處可見。
????面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副重擔,吳川市各級黨委和部門把奪取“雙勝利”作為檢驗執政能力的“大考”。吳川市委市政府在前期扎實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推出27條措施,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以精準施策提升行動效能,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吳川市環保熱力發電廠項目建設現場。
????重點項目復工場面宏大
????紅的土,綠的林,高聳的吊臂,疾馳的卡車,轟隆的機聲,流淌的熱情……3月17日,在無人機鏡頭下的湛江機場遷建項目施工現場,蔚為壯觀。
????湛江機場遷建工程項目是省及湛江市的重點項目。據悉,在員工復工率達100%的基礎上,他們一方面組織5個測溫崗專人值班,對防控工作實行網格化全封閉管理;另一方面,針對施工遇到的各種新困難,多方及時溝通,形成明確的分工責任,力求迅速協調解決,確保無障礙施工。截至3月17日,湛江機場遷建工程的航站樓工程總體進度完成了18%。
????同日,在位于吳川大山江街道的吳川市環保熱電廠項目及配套設施施工現場,工人們各就各位,對主廠區、辦公樓、廠區邊坡等子項目進行施工。至當日,該項目總進度已完成52%,其中,主廠區已完成60%,渣庫14m層結構施工100%已到頂;辦公樓已完成70%;煙囪主體結構封頂;配套設施已完成60%。目前,到位的340名員工全面施工,在強化防控的同時,通過精細管理,想方設法趕回因疫情被耽誤的工期。

汕湛高速吳川支線鑒江特大橋建設現場。記者 張鋒鋒 攝
????在汕湛高速公路吳川支線項目鑒江特大橋工地現場,一輛輛挖掘機、壓路機和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平整路面基層。當天,這座全長1207.5米的大橋,鋼筋綁扎、混凝土拌合站、預制梁場等施工線所有工序班組均已到位,其中一線施工人員500多人,大部分由施工方自主包車從貴州、廣西、湖南、云南等8省(區)分批接回,推動全面復工復產。為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在室外通風的情況下,每個工點的每道工序作業人員不超過20人。
????在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較大的鼎龍灣國際濱海旅游景區,在建項目正在落實復工,物管人員悉數上班。記者在游客接待中心大堂看到,所有休息桌椅嚴格按照防控要求的距離擺放。景區內,園丁在綠化帶里修剪著植被,頭戴斗笠和口罩的景區保潔人員駕駛著電瓶車巡回清理,連草坪上黃花風鈴木的落花也清理得干干凈凈。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做好準備,隨時迎接疫情過后的首批游客,其中德薩斯水世界已按往年5月份開園的標準完成了細致的籌備工作。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吳川市34個在建重點項目從2月下旬起已全部實現復工。目前,正進一步強化在建重點項目的綜合指揮和統籌協調。該市發改局牽頭各部門組成重點項目復工推進工作專班,搶抓春季施工的黃金期,加強與各方的溝通協調,加快推動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度。

國聯水產的“智造”車間內,身穿密封式衛生工衣的工人們在流水線上作業。
????“智造”企業引領制造業復工復產潮
????3月14日,黃坡鎮的產業園區內,建筑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國聯水產集團智能化食品工廠大門前,一輛輛待進廠區的冷鏈貨車在接受近乎嚴苛的防控監測措施,不但人測溫,鞋消毒,連貨車輪胎及廂體也要噴灑消毒液,外來貨車司機還需上報最近半個月行程,經檢核一切正常后方可進入。
????這座國內對蝦加工能力最強的現代化智能工廠,在同業中有“中國蝦王”的美稱。早在今年2月10日,便在當地政府、國聯水產集團的統一部署和協調下實現復工復產。當時在普遍處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業界創下了幾項紀錄——復產最快、復產自動化程度最高、產能最大。該廠在我市農業龍頭企業中,首批響應省農業廳向湖北捐贈農產品的倡議,發運價值300多萬元的水產凍品馳援湖北戰“疫”最前線。
????在該“智造”廠的總監控屏上,各車間智能化自動流水生產線前,工人身穿密封式衛生工衣忙著生產,“馬力”全開。一系列世界先進水平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如自動剝蝦機、速凍生產線、自動化包裝線、立體無人冷庫、無人車、堆垛機……運作不停。一條蝦從進廠到加工成蝦仁,在打包裝入冷藏庫,整個過程可在3分鐘內完成。
????在疫情防控期間,這一導入工業4.0設計理念智能化工廠,為湛江加工業大為“長臉”。復產初期,當不少同業還在為召回勞力犯愁時,該廠借助“裝備”之優大領“風騷”,當時盡管到崗工人不到往常的一半,八條生產線只有一半復工,仍實現日產數十噸市場急需水產品的奇跡,居同業前茅。目前國聯水產車間可持續向國內市場大批發運蝦仁、蝦餃、蝦滑、小龍蝦、凍羅非魚片和野生小黃魚等半成凍品,解凍后即可烹飪食用。產品的升級,不但提升了傳統水產加工業的產品附加值,還對戰“疫”期間上游水產養殖業的持續運營提供了強大拉力。
????隨著該廠開足“馬力”,當地水產養殖業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的塘頭積壓,種苗無法及時入塘等困難大為緩解。“中國蝦王”令人折服的抗疫復產速度,對產業鏈上下游均發生深遠的影響。
????該企業負責人表示,在疫情和國際貿易摩擦雙重困難中,憑借“智造”優勢,迅速復工復產,令行業信心逐漸恢復。隨著政府迅速開辟“綠色通道”,推出政策性金融扶持措施,令他們對信心更足。未來將結合政府的精準施策,進一步推動管理精細化,強化貫穿于剝蝦、速凍、蒸煮、精深加工、包裝、倉儲等生產全流程的自動化設備和系統的運用,進一步提升公司海洋食品制造的智能自動化水平,提升生產效率,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凸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的優勢。
????在鑒江產業園區內的廣東百如森羽絨制品有限公司車間內,隨著工人們操作制衣機械的密集運轉聲,一件件戰“疫”前線急需的防護服經消毒后包裝入庫。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該廠迅速投入500多萬元改造車間、增加設備,24小時施工,僅10多天完成了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的十萬級無塵凈化車間的裝修,成功轉產防護服,目前日產達2000套。
????為奪取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勝利”,吳川市委市政府早謀劃早行動,強化領導、壓實責任,在確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科學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早在2月8日便設立“復工復產復學”工作組,統一指揮,全面統籌,實現專人專責。吳川市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加密極具針對性的專題調研頻率,采取“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的工作方法,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截至3月17日,吳川市復工復產企業共735家,復工人數39779人,復工率95.3%。

吳川鼎龍灣國家海洋度假區,園林工人正在作業。
????農業復產與脫貧奔康同頻共振
????3月15日下午,鑒江畔的黃坡鎮穩村,扶貧番薯產業基地的沃土上,大片薯苗在清勁的江風吹拂下葉片搖曳,200余畝節后首批栽下的薯苗,在陽光下舒展著綠油油的悅目色彩。
????幫扶對象老吳指著這片薯田稱,按每畝5000元產值算,過不了多少時間,這片薯田就能帶來百萬元產值。談及扶貧工作隊進駐后的變化,老吳口罩后的臉容里,顯露出欣喜的皺紋,“番薯是我們村的傳統特產,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我連片種下番薯,第一年就告別了村子里的破房子,第二年就收入就更好了,現在想來,再種幾年,還能到城里買套商品房呢。”
????當天下午,離穩村不遠處的大枚陳村,連片數千畝大型的現代農業綜合體里,春耕農地秧綠如毯,休閑農業的時令花卉田里,由波斯菊、石竹、紫花馬鞭草等花卉組成的桑格花海,吸引了戴著口罩的市民絡繹不絕前往踏青。在綴以精心設計的鄉村小景觀的花海里,該大型現代農業綜合體的工作人員并不時提醒踏青市民拉開距離。

機場高速鑒江特大橋建設現場。
????以大枚陳村為中心的該農業綜合體,有鄉賢回鄉牽頭投資建設,涵蓋4個村委會20多個自然村的該農業綜合體,融農業與休閑為一體,規劃總面積達12000畝,目前已盤活的6000多畝農田,全部實現復工復產。隨著這一現代農業綜合體的加速建設,周邊村莊村民將徹底告別傳統低效的細碎化農業生產模式,解放出來的勞動力,既可赴經濟發達地區經商務工,又可留守在農業綜合體里實現“家門口上班”,將創造更大的勞動價值。
????據悉,吳川市今年春播計劃中的18.12萬畝早稻,已全部播秧完畢。目前,該市正全面打好三大攻堅戰,抓緊梳理并調整優化一批扶貧項目,做大做強富農興村產業,全力加強就業扶貧,并加強消費扶貧,組織好產銷對接,抓緊解決好貧困村農產品銷售難問題,讓復工復產與脫貧奔康同頻共振。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吳川市委書記全可文在部署該市“兩手抓”“兩促進”工作時表示,在防控方面,必須克服麻痹思想、松勁心態,主動適應新形勢,從全面防控轉為精準防控,科學實施動態防控策略,把“外防輸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突出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強化防控。在復工復產方面,要變壓力為動力,在精準施策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市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工作制度,按照“一企一策”要求,精準對接協調;實行“一企一員”,派出專員到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要保障交通運輸暢通,強化生產要素保障供給,用好用足各級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有關惠企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多渠道帶動和擴大有效投資,為經濟平穩增長提供堅實支撐。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切實做好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強化困難群眾兜底保障,通過穩就業穩物價,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