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防護服。
廣東百如森羽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呈鵬:
2月18日晚,吳川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問我公司是否符合生產一次性防護服條件,如符合可以轉產為當前疫情防控盡一份力。轉型生產防護服,我公司是具備基礎條件的。首先技術上,我是做服裝出口為主的,對口防護服生產;其次設備上,壓膠機械齊備。考慮到我公司具備生產防護服的兩個條件,當即決定轉型轉產。2月21日,幾乎在沒有議價的情況下,投入127萬資金請裝修公司,24小時施工,10多天完成了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的裝修。然后迅速采購設備和原材料,同時還組織專門的生產團隊,開始正式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3月2日正式投產,從裝修到生產線落成,先后投入的資金有500多萬元。目前每天防護服的產量為2000套。現在防護服的原材料PV復合布盡管由之前每噸2萬元漲到5萬多元,但每天2000套防護服的日產量不會變。
為了趕制防護服,我們專門從羽絨服裝車間抽調了70名工人,加班加點生產。我們的十萬級無塵凈化車間,從凈化生產、潔凈壓條到密封包裝、消殺滅菌,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國家標準嚴格執行。從更衣換衣再到消毒執行工作都是非常嚴謹的。防護服制作完成后,通過傳送窗口運輸到外包間進行數量清點,確認無誤后進行貨品裝箱打包,隨后安排批次運往第三方進行滅菌,滅菌完成的產品可安排運回公司入倉,或送往醫療機構及有資質的經營公司。 全球疫情蔓延的當下,防控物資生產尤為重要。全國各家有條件的企業紛紛轉型、轉產防疫物資,為緩解疫情防護物資緊缺狀況出一份力。面對當下疫情現況,我們在原有的羽絨服等主要產業之外,迅速拓展投資建設防護服產業。廣東百如森羽絨制品有限公司建廠至今17年來,一直都是以做羽絨服裝產業為主,銷售到國外尤其是歐洲市場有將近10年的歷史了,自身已擁有一套比較成熟的銷售體系。企業的成功轉產,離不開政府的保駕護航。為讓公司盡快生產出防護服成品,政府相關部門及時協助辦理了復工事宜并幫助解決了原料輔料供應問題。我們在第一時間召集本地員工返崗,在做好場地消殺、設備消毒和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安排員工進廠裁剪、縫制,加緊生產防護服。轉產防護服后,我們增加了工作量,延長了工作時間,但員工沒有任何怨言,都在盡力。目前我們的生產狀態是人倒班、機不停。
公司生產的防護服,在滿足政府需求的同時,我們會沿著之前打下的歐洲銷售體系繼續打通國外市場,為當前疫情抗擊貢獻一份企業的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