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遼寧本溪的朱憲榮大姐,是廣東玉湛項目的一名勞務工人。春節假期留守工地的她,親眼見證了項目部的各種微妙的變化:項目上下反復的電話會議、購置了成批的生產及防疫物資,人人進出都要戴著口罩測體溫……
“唉,都是新冠肺炎疫情鬧的,希望這場災難早點過去,咱們也能好好施工干活。”樸實的話語背后,是一個普通人最單純的向往。而為了這句話能早早實現,項目所有人都一直在努力著。
籌購物資,消除復工的“后顧之憂”
為了保證正常生產,項目物設部經理吳永平在節前就忙著籌備水穩、瀝青等生產物資。雖然目前庫存充足,可以保證一個月以上的供給,但因為不能施工,“英雄”便沒有了用武之地。
生產物資無虞,即便只能天天“躺”在倉庫“睡大覺”,但畢竟“手里有糧、心里不慌”;但防疫物資短缺了,那可就像是在手里捧著一顆“炸彈”,不知道何時就會“爆雷”。
春節過后,隨著復工日期臨近,返崗人員會陸續增多,項目防疫壓力也將變得越來越大。項目部總經理丁德偉在防疫會上強調:“項目部防疫物資必須馬上到位!我們要讓所有返崗人員體會到,呆在項目上比呆在家里更安全。”
為了籌集防疫物資,項目人員聯系了周邊所有的藥店和超市,但也只籌集到一小部分滿足日常之用。但項目共有6個大工區,在全面復工后,項目管理人員和勞務人員就有數千人,辦公場所和宿舍等重點區域需要每天消毒、每人都要天天更換口罩……項目部現有的防疫物資無異于杯水車薪。
眼看著從藥店、超市無法大批量采購,項目部開始嘗試直接從廠家訂購。經過層層介紹,終于打聽到遠在河北廊坊的一家生產消毒液的廠家還有存貨。“我們第一時間就與廠家進行聯系。盡管有訂單上門了,但廠方卻顧慮重重,主要是因為距離太遠,兩地相隔2000多公里,運輸的成本太高。”眼看這批物資要“黃”,吳永平心里十分著急,“項目部上下當時真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網絡上說不通就換電話聯系,一個人溝通不了就換個人講道理。我們從項目的重要性,談到了家長里短,最后又表示可以在價格方面適當進行補助,最終才說動了廠家發貨。”
2月4日,5噸消毒液正式發出,但吳永平的心還懸在半空。當時,由于疫情嚴重,不少高速路口、服務區已經封閉。2000多公里的路程,物資能順利到達嗎?
為此,項目部一方面與司機保持溝通,了解路上的狀況;另一方面,多次聯系高速公路部門確認實時情況。湖北湖南高速部門均答復道,只要不下高速,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是沒問題的,而湛江高速部門則表示,只要司乘人員體溫正常,可以進入湛江市區。
盡管一路保駕護航,但路上還是會出現一些“小插曲”。
2月5日晚,貨車行駛至湖南郴州時突發故障,無法打火,司機說要重新更換電瓶。這一折騰又耽誤了七八個小時。6日下午,歷時兩天兩夜,千呼萬喚的防疫物資終于陸續運抵,項目部員工擼起袖子幫忙搬運,不到一個小時就將各類物品發放到各工區。“采購的過程確實不容易,但事情辦成了就是勝利。”項目黨工委書記宋宏偉看著運來的物資,不免感嘆道。
找到了籌備物資的竅門后,物資籌備工作變得有條不紊。隨后,項目部又直接與深圳一家口罩生產廠家對接,訂購口罩4.5萬個,徹底消除了復工的后顧之憂。
即便如此,吳永平也閑不下來,他正忙著為即將到來的雨季做準備。“為防止路基被暴雨沖壞,我們已經聯系廠家購買了覆蓋路基的塑料薄膜,正應了那句老話——未雨綢繆嘛!”吳永平看著日益繁忙起來的工地開心得合不攏嘴。
及時謀劃,防疫復工“兩手抓兩手硬”
“彈藥”充足,復工自然迅速。
2月10日上午,在廣東玉湛五工區瀝青攤鋪現場,車輛穿梭,機器轟鳴,60多名建設人員戴著口罩、安全帽緊張作業……這也是在接到廣東省允許復工的通知后,項目打響的節后復工第一槍。
“及時復工自然是好事兒,但施工過程中也要做好防疫工作,否則一旦發生聚集性疫情,我們所有的工作將前功盡棄。”宋宏偉反復強調。
為此,項目部和各工區做足了“功課”。
項目部安全總監何磊說:“項目部特意調整復工許可內容,在預計的開工日期前,將防疫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復工許可重要檢查內容,嚴格把關,防疫工作若不到位,堅決不允許開工。”
而在工區,更是將防疫作為重中之重。“在復工之前,我們工區重新進行安全及技術交底,其中重點強調了疫情防控內容;復工后堅持每天兩次對現場人員測量體溫,建立檔案并及時歸檔,并且保持每周定時發放口罩,確保不出現交叉感染。”工區經理藺斌介紹。
能夠在廣東下達復工通知后第一時間組織生產,廣東玉湛走在了省重點項目的前列。
“我們必須要提前謀劃,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到早返崗、早觀察、早復工,不能等到允許復工通知下達了,工人才從各地趕過來。”2月3日,丁德偉在各工區督導工作時,反復強調了“早”的重要性,早謀劃、早準備、早行動……隨著疫情變化和雨季來臨,項目施工壓力變大,必須事事想在前,時時沖在前,才能搶出工期和效益。
有了系統而詳實的計劃和準備,確保了防疫復工“兩手抓兩手硬”,項目部接二連三地傳來了復工復產的喜訊。2月10日,二工區高陽互通、竹園互通土石方,四工區天橋現澆梁,五工區瀝青水穩攤鋪實現復工;15日,三工區高嶺互通、主線土石方,四工區水穩迎來復工……到目前為止,項目全線已返崗工作人員超過了1000人。
暢通渠道,上下一心“同解難題”
盡管復工生產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存在的困難依然不小:勞動力仍顯不足、復工點位仍然不多。全線復工任重而道遠。
正月初八過后,不斷有施工隊伍抵達。然而,新的問題接踵而至。2月3日,來自遼寧的一批工人到達項目駐地,工人本來都租住在沿線的村里,但現在村里一看是外地人就不讓進去。
除了這批,后續還將源源不斷有更多的工人回來。村里封路,施工車輛進出也成了問題。出于長遠考慮,項目公司和項目部及時梳理各工區的困難后,針對主線沿線村鎮封村、阻斷進出場通道問題,發函至湛江市交通建設指揮部,懇請政府部門協調村鎮政府支持廣東玉湛項目建設,給予人員居住及進場通道暢通便利條件,確保項目正常復工。
湛江市、廉江市等各級政府部門領導先后到項目一線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復工面臨的難題。他們也用行動表明了,重點項目復工是頭等大事,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前提下,項目的困難必須立即解決,為復工生產保駕護航。
為補充施工人員,當地政府就幫助項目在當地尋找新隊伍;為安置返程工人,就安排大家暫住在距施工點不遠的臨時住所……問題一個個解決,員工一步步返崗,復工點位日漸增多,眼看著工地上也越發熱鬧起來。
如今,采石場已逐漸恢復生產,水泥供應也得到了保障,各工區都已開始掀起大干場面……朱大姐心情也是越來越舒暢,她說:“疫情其實沒啥可怕的,只要大家都努力,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