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人群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這種不良情緒的消極影響不容小覷。疫情期間,在湖北老家休假的廣東醫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職心理咨詢師萬家和老師以切身經歷,在線輔導他人做
????普通感冒
????讓全家人虛驚一場
????萬老師在去年臘月二十八回到湖北老家和父母團聚。在武漢工作生活的哥嫂也同日返回老家。一大家人忙著準備年飯,迎接鼠年新春的到來。去年臘月二十九上午十點,武漢封城。這使離武漢200多公里遠的江漢平原鄉村的節日氣氛與往年不一樣。去年臘月三十除夕年飯后不久,萬老師的哥哥得知他在武漢同辦公室的搭檔出現發燒和咳嗽癥狀,心里很難受。全家人看春晚的心情都沒有了,早早睡下。大年初一凌晨兩點左右,睡夢中的萬老師被哥哥的呼喊聲驚醒。他哥說:“渾身乏力、發冷,還有點咳嗽,很可能得了新冠肺炎。”在慌亂中,萬老師的哥哥甚至讓他嫂子和他在臥室門口聽他口授“遺言”。
????作為密切接觸者,萬老師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活”下來。想到還不足一歲的兒子和他媽媽在外婆家過年,萬老師趕緊給妻子留言,交代“后事”。告訴她:“萬一我活不下來,希望你能夠好好生活,把孩子養大。”另外他還給自己關系要好的同學和同事留言,萬一他不幸遇難,請他們有空關照一下自己的妻小。
????在一陣手忙腳亂和不安擔憂后,萬老師和家人考慮到醫院人滿為患,就診過程中被交叉感染的風險很高,最終決定讓哥哥在家隔離觀察一天。幸運的是,兩天后哥哥的咳嗽、渾身無力發冷等癥狀消失,能夠正常起居飲食,壓在全家人心頭的石塊暫時落下。
????但為了保險起見,全家人依然采取每人睡一間房和分餐制等方式繼續隔離觀察。居家隔離的十四天觀察期終于在忐忑不安中熬過去了。
????網絡自媒體信息五花八門易引起焦慮
????這次虛驚一場的經歷,讓萬老師深刻地意識到:受網絡上各種有關新冠肺炎的言論信息影響,很多人會產生焦慮、恐慌等情緒,需要心理援助。正好學校心理學與行為醫學實驗中心主任譚健烽博士提議組建心理援助志愿團隊,萬老師馬上報名參加。他說:“我身在疫區,有切身的體驗,或許能更好地理解他們的處境。”
????加入到志愿者行列,萬老師更加真切的了解到,很多人的恐慌和焦慮大部分源自于微信自媒體上流傳的五花八門消息。一旦身體稍有不適,焦慮情緒者就會立刻擔心地想:我是不是感染了?
????每次接到這種信息,他會耐心傾聽求助者的訴說,以自己切身經歷,鼓勵對方放松情緒,告訴他們,在身邊沒有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的情況下,被感染的可能性較小。
????“我有輕微咳嗽,‘感覺’自己發燒。怕是家人在工作場所感染新冠肺炎再傳染給自己。”線上有人跟陳老師說。萬老師從自身經歷出發,讓他們知道焦慮和恐懼是正常反應,但可以通過換位思考和逐步排除法來降低焦慮和恐懼的程度。
????鑒于心理咨詢工作的特殊性,他不會主動聯系求助者,但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他會及時通過微信或電話來傾聽和陪伴。萬老師說:“面對求助者,我要做的就是仔細傾聽和耐心陪伴。以我的親身經歷作為一個安全錨,讓對方逐漸心安,就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勇氣 。”
????給心理“戴口罩” 靜候春暖花開
????隨著咨詢人數的增多,這個在湖北為他人戴上“心理口罩”的萬老師成為求助者的“定心丸”。他說:“我被困在湖北鄉村,村村封路,生活有些不便。但是,與在武漢一線抗疫醫護人員相比,我這點困難算什么。每次看到醫護人員奮不顧身的消息都被感動得眼淚直流,希望大家都要平平安安。”
????據了解,萬老師的堂妹在他家鄉所在縣的人民醫院做護士長,春節期間加班在一線支援病毒科室,在湘雅三院工作高中同班同學也來武漢協和醫院支援一線抗疫。萬老師說,每次在微信群看到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報平安的消息,就很欣慰。希望每一個人都做好預防工作,調整好身心狀態,共同抗擊疫情。萬老師希望,大家都要淡定,給心理“戴上口罩”,靜候春暖花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