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吳川市振文鎮學地村地下排污管道鋪設完畢,村污水處理池即將投入使用。村民欣喜地說,學地村將不讓一滴污水流進鑒江,不讓一點垃圾落入鑒江,著力構建與鑒江共生態的和諧美,創建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的美麗宜居新農村。
與污水垃圾說“再見”
學地是個只有600多人的小村,緊挨著清流汩汩的鑒江,三面皆為開闊的田野。千百年來,鑒江之水哺育著這塊肥沃的土地,村民們一直視鑒江與這塊土地為共榮共生的和諧一體。
近幾年,吳川市嚴格落實“河長制”,鑒江治污工程全面鋪開,學地村民踴躍參與,自覺搬遷河岸的豬欄雞舍,清理河邊的建筑余泥和垃圾,進行河岸復綠,讓學地村段的河岸為之一凈,生態美觀。
從江邊環境整治到村場建設,該村積極創建湛江市生態文明村、衛生村,建路建文化樓亮化綠化,制訂嚴格的保潔制度,全村110多戶人家門口都安放有垃圾箱,嚴格落實門前“三包”,村保潔人員每天定時清掃村場和清運垃圾,確保村場24小時清潔,絕不讓垃圾污染挨著村場的鑒江。
去年開始環境整治后,村民開始治理村場“污水橫流”的現象,政府及時支持80萬元后,外出鄉賢肖志偉、肖志明、肖木養等帶頭捐款30多萬元,在村邊興建污水處理池,如今地下排污管道等基本工程建設完成,近幾天將投入使用。
記者來到村場,見到村民正在填埋村邊舍棄的排水溝,平整復綠。從環村路步行到鑒江河岸,一路干干凈凈,目之所及是漂亮的民房、綠色的花樹和淙淙流水,悠然美麗。
回村帶頭整治和建設村場的鄉賢肖志強笑著說,以前學地村突出的問題是垃圾和污水,也影響到鑒江,如今這兩方面我們都要揮手“拜拜”了,鑒江水開始變清,學地村也將建成和諧生態的宜居村,讓學地與鑒江共美麗。
與鑒江綠水共美麗
“把治河與建新村連在一起,別出心裁建設美麗生態新村,是學地村人最生動的實踐。”鎮駐村干部陳海明說。
學地村是小村,村民外出經商成風,生活相對富裕。去年7月開始人居環境整治后,鄉賢又帶頭捐款近200萬元,全面推開“整治綠化”工程。
近幾個月來,全民動手,拆除危房、豬舍、舊墻,整治衛生死角,所有的空地復綠,筑花壇建公園。同時,全村一盤棋,疏通所有的村巷,進行硬底化和亮化,入村道、環村道、河岸邊,全部種樹綠化,房前屋后見縫插綠,力求家家開門見綠,村民親水親綠。
記者看到,一條條筆直的村巷,工人們正在地上澆灌水泥。一行行新種上的綠樹,沿著村道直到鑒江岸邊。所有的家禽圈養,整個村場看不見污水、垃圾,干凈平整。整個村場規劃有致,一塊塊綠地,一排排的小樓,構成和諧生態的一體。
村干部肖亞養拿出村規劃建設圖說,我們在把村場與旁邊的鑒江一起規劃、打造美麗宜居新村的同時,也保護和美化鑒江河岸,讓村子與鑒江和諧融合,相得益彰。目前各項基建和美化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相信到了今年春節,大部分工程將完工,學地村將煥然一新,成為鑒江邊一個親水近綠的生態美麗宜居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