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濕不是病 纏身會致病
????最近,廣東地區一直都是雷雨天氣,配合亞熱帶夏季的高溫,就像是要把眾生就地“濕蒸”的勢頭。同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進入雷暴雨最多的季節,因此在這個時間點才會有這樣的濕蒸天氣。
????很多家庭已經開始煲一些消暑祛濕湯水防病,但未有辨明體質就盲目食用寒涼之品,比如廣東涼茶等,反而可能會損害健康。所以在吃出病之前,我們應該先來了解一下傳統中醫講的“暑濕”到底是怎么樣的。
????“暑濕”為六淫之邪
????中醫指出,六淫是指六種外在的病邪,侵入人體后隨著病人體質不同而反應出不同的病機。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護理中心主任中醫師陳興華表示,其中作為六淫的暑、濕,分別是夏令與長夏的主氣,夏令雨濕較多,天暑下逼,地濕上蒸,因此暑濕兩邪容易相伙為病。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中了暑濕呢?
????“暑熱以自汗、口渴、煩心、溺赤、身熱、脈虛為主要證候;
????濕為陰邪,以身體困倦、頭重如裹、舌苔厚濁為主要證候。
????但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如果要通過中藥食療調養,最好還是去找中醫師做一個專業的詳細辨證。”陳興華說。
????喝消暑祛濕涼茶為何也中招
????老人在夏天也不能盲目食用寒涼之品,陳興華提醒,喝冰冷凍飲的一時之快不能貪,猛灌凍飲則可能會造成另一個結果:在凍飲進入身體的一刻,毛孔迅速閉塞,陽熱郁于體內,進一步加重暑熱的影響,耗氣傷津。“暑兼濕熱”即是“暑濕”、“暑熱夾濕”的病理性證候,證見身熱面赤耳聾、胸悶脘痞、下稀水、小便短赤、咳痰帶血、不甚渴飲、舌紅赤、苔黃滑。嚴重者可見煩躁甚至神昏,是謂“暑穢”。
????需要注意的是,喝涼茶也可能出問題。陳興華表示,涼茶有很多種類,配方不全相同,其中有一部分涼茶藥性寒涼。以比較有代表性的廿四味作例子,其效用是清熱下火,少量服用或能起到清熱祛濕的效果,但過量的話則容易使濕邪寒化,本來的“暑濕”也變成了“暑兼寒濕”,證見頭痛身熱、惡寒無汗、身形拘急、脘悶心煩、舌苔白。
????專家貼士
????趕走“暑濕” “進出”有招
????趕走暑濕,要懂得“出”。從前人們對于如何度過三伏天有一個說法:“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飲食習慣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不好的東西。
????此外,也要懂得“進”,粥和湯水仍然是消暑的首選,可加上荷葉、木棉花、蓮子、薏米、綠豆、扁豆、澤瀉等烹煮成消暑粥或湯。蜜瓜、西瓜等瓜果也是夏天很受歡迎的消暑祛濕選擇,但無論瓜果、糖水以至一般飲食都不宜冰鎮,以免犯寒涼之忌。
????日常人們應少外出、多留室內以避暑氣,尤其中老年人,要注意盡量避免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材上。
????從炎熱的室外到室內的時候也不要立即接觸空調冷氣,免得毛孔閉塞,造成陽郁。較理想的做法是進入室內后,先開窗和開風扇,使空氣流通,并且讓身體排汗,同時可以慢慢喝一杯溫水或熱茶,讓身體緩慢降溫。
????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護理中心主任中醫師 陳興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