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人類文明的起點,它是一種無需翻譯的語言,可以跨越民族、國界,超越文化隔閡。美食也是人類增進感情、友誼、信任的橋梁,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通行語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第八章第二節《共建人文灣區》提到,“支持香港、澳門、廣州、佛山(順德)弘揚特色飲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走進來,傳出去,美食文化底蘊深厚的粵港澳大灣區正以其獨特的味道引起世人的關注,這里不僅薈萃全球美食,還不斷創新出更多的美食,并把它們送到全球各地,滿足世人的味蕾。
????世界美食 灣區薈萃
????“我對廣州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吃的東西多。”家住河南鄭州的梅家嚴是記者的一位多年好友,去年10月份他與新婚妻子到廣州度蜜月,至今,仍對廣州念念不忘,“我和老婆一天到晚就是吃,到處找吃的。在廣州住了五六天,每頓飯都不重樣,但是,還有很多沒有品嘗過。以后,我肯定還會來廣州品美食”。
????“廣州的食物太豐盛,光是點心和湯就有好多種,每天換著吃都不重復,《三家巷》有很多描寫廣州生活場景的細節,讓我對廣州產生了向往。來到以后,我更加感受到,這里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美食之都。”著名導演張紀中在參加《廣州日報》為廣州亞洲美食節特別策劃的“食神打卡廣州美食”活動,品鑒了多元豐富的廣州美食之后,發出如此感慨,他代表著多數外地友人對廣州美食的印象。
????據記者了解,根據最新發布的《廣州市餐飲業網點空間布局專項規劃》,廣州目前已形成27個餐飲集聚區,其中有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珠江新城-珠江道美食區等9個都會級餐飲集聚區和江南西美食區、遠景路韓國風情街等18個片區級餐飲集聚區,還有購物中心美食廣場76個。
????在澳門,葡國菜是必嘗的菜系。除了葡國菜,精致的粵菜、內地菜系、東南亞飲食、日料韓餐等中西多元美食匯聚澳門,游人既可以在茶餐廳、小食肆感受地道澳門市井生活,也可以在酒樓飯店品嘗大餐。
????中餐中菜構成澳門美食的主題,從昔日的宮廷大宴到海鮮野味應有盡有,澳門的中式餐館以粵菜為主,也可以吃到北京、四川、上海、湖南等地的風味菜肴。
????一說起“世界美食之都”順德,很多食客都能繞口令一般讀出一串菜名:順德蒸魚、一魚多吃、順德魚生、雙皮奶、順德小炒、清水火鍋、粥底火鍋、均安蒸豬、東頭燒肉、陳村粉……其實除了這些出名的粵菜,順德還有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美食的代表。
????以西餐的法國菜與意大利菜為代表,記者了解到,順德大良容桂中心城區就有多間外國人主理的西餐。另外順德西餐還“細分”有西班牙餐、澳大利亞餐,甚至還有加拿大魁北克地區的特別西餐,如果沒有高水準的食客捧場,這些特別的西餐是很難在順德蓬勃發展的。順德也是粵菜主要發源地,善于博采眾長,推陳出新,烹飪河鮮和蒸炒各種菜肴以風味清淡香脆馳譽海內外。
????記者了解到,順德和澳門已經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稱號。全國共有3個城市獲得,大灣區占了2個。而聞名世界、有百年歷史的米其林指南也已登陸廣州、香港和澳門。全國共有5個城市有米其林指南,其中大灣區占了3個,超過半數。
????粵港澳大灣區地道美食源遠流長
????粵港澳大灣區的美食不僅豐富,更有不少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被譽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粵菜,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影響范圍廣泛。在世界各地,粵菜與法國大餐齊名,由于廣東海外華僑數量占全國六成,因此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
????“當年香港很多廚師是從廣州、順德過來的。不只人才是兩地流動,即使是口味,香港、廣州也是差不多,是一脈相承的。”美食愛好者曾先生告訴記者,他大學畢業時在廣州工作,曾第一時間去解放北路的一家名為“新光酒樓”飲茶,印象很深,當時的廣州飲茶美食就已經把他深深吸引住,這種味道一直讓他舍不得離開廣州。“我來了香港定居后,到香港的茶樓飲茶,實際上廣州早茶與香港早茶的味道差不多,一脈相承。所以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美食,不單是廣州美食,更是順德美食、香港美食、肇慶美食,各個地方都有特色,但都有其中的聯系在里面。”
????在粵港澳大灣區,有馳名中外的粵菜,還有味道和特色毫不遜色的地方菜。在江門,美食又有自己的特色,可謂“土腥味”十足。它的食材(海鮮)非常豐富,而且還有獨特性,像恩平簕菜、杜阮涼瓜;比如它的文化背景很豐富,菜的烹飪方法等也比較包容;此外,五邑菜突出的是味道,農家味、鄉村味,口感上追求濃、香等。其實,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江門等地,盡管沒有廣州、澳門、順德美食這么集中,這么豐富,然而,這些地方也絕對稱得上是美食薈萃。
????“江門五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這里的飲食同時擁有海洋文化、江河文化、山地文化,而僑鄉又使這里的飲食具有華僑文化的背景,這些都使五邑菜具有了區別于廣府菜中其他地方菜的特色。”江門旅游文化學者、江門市旅游促進會秘書長何巖說。
????中餐漂洋過海 滿足環球味蕾
????2012年,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首部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不僅令人見識到中國特色食材,而且還讓觀眾了解到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致和源遠流長。
????長久以來,中餐名揚四海,一直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青睞。據了解,海外中餐已有近170年的發展歷史,目前90%以上的海外華僑華人從事餐飲及相關行業。
????去年3月份,國僑辦“中餐繁榮基地”授牌儀式在廣州舉行,廣州華商職業學院和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獲頒國僑辦“中餐繁榮基地”。這是國僑辦首次在一個省同時設立兩家“中餐繁榮基地”,此前內地僅江蘇揚州、福建福州各有一家“中餐繁榮基地”。
????據了解,“中餐繁榮計劃”是國僑辦2014年推出“海外惠僑工程”八大計劃中的重要一項,旨在提升海外中餐業水平,弘揚中華飲食文化、支持僑胞事業進步、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而設立“中餐繁榮基地”便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基地”,加強與海外中餐業界的聯系,開展海外中餐從業人員的培訓,推動開展海外中餐業的創新研究,促進海外中餐業的繁榮發展。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自古以來與海外聯系緊密。大灣區內的城市不僅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而本地的美食也隨著與海外的頻繁聯系而蜚聲海外。
????在江門市,記者了解到,包括臺山、新會、開平等五邑地區是廣東出國華僑最早、也最多的地方,而且出國謀生的以廚師為職業者最多。據介紹,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在國外從事餐飲行業的有近百萬人,江門籍的華僑華人廚師不僅眾多,而且名廚輩出。有被英國人稱為“中國菜教父”的皇家御廚譚榮輝、“北美廚神”之稱的開平籍烹飪大師甄文達等。
????江門臺山市廣東廚藝技工學校副校長阮志斌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該學校培養了6萬多名烹調師、面點師、燒臘師等專業人才,其中有近5萬名學員輸出海外,他們遍及90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獲悉,為擴大“粵菜師傅”國際影響力,五邑地區的廚藝學校和政府積極拓展國際餐飲資源,為“粵菜師傅”搭建國內外就業創業平臺,為粵菜和中國飲食文化走向國際努力。今年,臺山市就曾組織“粵菜師傅”到粵港澳大灣區、國內外各知名城市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開展粵菜文化交流。
????而記者也了解到,去年9月份,廣東省人社廳公布《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支持設立以粵菜師傅培養為主的職業院校,到2022年,全省開展粵菜師傅培訓5萬人次以上。根據《方案》,廣東省將重點實施三大“行動計劃”。在廣東順德菜、客家菜、潮州菜、粵西菜等豐富的粵菜系列基礎上,深挖嶺南傳統粵菜美食內涵,依托鄉村旅游資源,與民俗文化、農業觀光休閑等有機結合,打造一系列美食名品名廚名店和一批鄉村粵菜美食旅游點、精品線路。而廣東培養的“粵菜師傅”不僅可在農村就業,也可到城鎮,甚至海外就業創業,將“粵菜師傅”打造成弘揚嶺南飲食文化的國際名片。 據《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