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嚴重威脅群眾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給家庭和社會造成重大經濟負擔。概因對之恐懼,因此“一滴血可以測癌”“癌會傳染”“腫瘤標志物升高就是得了癌”等傳言特別容易誤導網民,影響其正常生活。
近日,針對廣受關注的癌癥謠言,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慢病處處長吳良有、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癌癥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杜鵬等專家給予了“痛擊”并從科學的角度進行了解讀。
一滴血可以測癌嗎?“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專家們分析指出,因為現有的科技水平根本達不到,即使將來科技水平能夠達到一滴血檢測所有的癌癥標志物或者基因,但單靠血液學指標并不能診斷腫瘤,這需要結合臨床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手段,而且最終確診往往需要病理學的診斷。要想準確地檢測癌癥,還是要到正規的單位,進行規范化、個體化的癌癥篩查才行。
癌癥會傳染嗎?專家回應:“癌癥是不會傳染的。”癌癥的發病機理與傳染病不同,它是遺傳、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自身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結果。可能有些人關注了不少“家庭癌”“夫妻癌”的新聞,會產生“癌癥傳染”的錯覺,事實上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由于一家人長期居住生活在一起,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居住環境基本相同,因此被相同的致癌因素或誘因影響的概率很高。還需要說明一點,癌癥雖不傳染,但是一些致癌病毒是會傳染的,如可能誘發肝癌的乙肝病毒、可能誘發胃癌的幽門螺旋桿菌、可能誘發宮頸癌的HPV病毒,以及可能誘發鼻咽癌的EB病毒。
為了幫助公眾積極預防癌癥的發生,專家們指出,長期研究結果表明癌癥的致癌因素可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前者包括性別、年齡、家族遺傳史、種族等,后者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等。而大部分的癌癥均是由外界因素導致的。只要防控好這23種致癌危險因素,可以大幅的降低癌癥的死亡率。專家們建議的具體做法是——戒煙戒酒;保持健康體重,加強體育鍛煉;控制HPV、HBV、HCV等病毒的感染;減少加工肉制品、腌制蔬菜的攝入,增加飲食中膳食纖維的攝入;減少暴曬時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