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春耕備耕大忙季節,在遂溪縣建新鎮卜巢村邊洋坑的田間地頭,農民們正忙于春耕生產。曾被丟荒多年的鹽堿地上,一株株耐鹽堿的海紅香稻苗隨著插秧機“突突”作業,整齊、快速地被插入田中。
????在卜巢村邊洋坑,這里的土地由于靠近出海口,時常有海水倒灌進來,導致土地長期丟荒。該村村民林開平在前幾年退休后,成立了遂溪縣一統農機合作社。閑不住的他,看到村里這片長期丟荒的土地,便將其承包起來,種植水稻。“第一年種的是普通品種,虧了5萬多元。后來,我了解到廣東海洋大學有種植海水稻方面的技術,便和他們合作,今年已經是種植的第三年了,收成越來越好,規模也不斷擴大。”林開平說,自己承包的這片土地,如今也成為了廣東海洋大學海水稻種植示范推廣基地。
????在田間,村民們將已經育好的稻苗放上水稻插秧機,2臺插秧機便像縫紉機一樣,將稻苗整齊、快速地插在了水田中。日前,記者看到,在水田周邊不平整的地方,由于不適合插秧機作業,仍是采用人工插秧。“有了農機作業,現在生產非常便捷,一臺插秧機,可以比得上25個人工呢。”林開平說。
????三年來,林開平帶領合作社種植耐鹽堿的海紅香稻,由最初的100畝,擴大種植到如今的400畝。“廣東海洋大學的專家教授經常來為我們提供測土配方、綜合防控、綠色種植等方面的指導,收成越來越好,我們也越來越有信心了!”林開平說,去年賺了十幾萬元,相信隨著種植和管理經驗不斷提升,產量也會越來越高,他計劃再將周邊的閑置田地盤下來,進一步拓展種植規模。
????湛江海稻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世超表示,公司與廣東海洋大學合作,采用“高校+公司+農戶”的模式,為農戶提供種子、整套技術和管理,全程有專業人士參與到質量的管控當中,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確保海水稻產品從種子到種植、銷售,把安全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
????記者了解到,近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對2019年省級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農業產業發展)省級項目資金安排進行公示,廣東海洋大學的海水稻種質資源原生境保護圃建設項目獲2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將建設海水稻原生境保護圃110畝,重點建設種植圃、鑒定圃、種子保存庫以及田間基礎設施等;開展水海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評和育種創新研究利用;購置農機具、監控設備、種子干燥器等相關設備。“相信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海水稻產業會在湛江發展得越來越好。”王世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