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家池秋色。 全媒體記者王虎 攝
????“清曙蕭森載酒來,涼風相引繞亭臺。數聲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開。”習家池,位于襄陽城南約五公里的鳳凰山(又名白馬山)南麓,建于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是本地區最早的私家園林。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郁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馬泉的水,依范蠡養魚法作大陂。池中壘起釣魚臺,列植松竹,后人稱之為“習家池”。
????東晉時習郁后裔習鑿齒在此臨池讀書,登亭著史,留下《漢晉春秋》這一千古名作,成為名播后世的史學家,而使習家池聲名遠揚。公元365年,習鑿齒邀請高僧釋道安到襄陽弘法,釋道安師徒一行400余人被安置在習氏宅第附近的白馬寺。釋道安在襄陽講經弘法15年,創立了新的佛教學派“本無宗”,使襄陽成為當時全國的佛教文化中心。
????至唐代,習家池所遺園林逐步變為游覽勝地,被稱作“高陽池”,池邊舊有鳳泉館、芙蓉臺、習郁墓,群山環抱,蒼松古柏,一水涓涓,亭臺掩映,花香鳥語,風景清幽,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在習家池的池塘邊,孟浩然埋頭苦讀,了解詩中的奧妙,后來他留下的詩中有十余首是贊美習家池的。皮日休也有一首著名的《習池晨起》,贊美了習家池的妙處:“清曙蕭森載酒來,涼風相引繞亭臺。數聲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開。茭葉深深埋釣艇,魚兒漾漾逐流懷。竹屏風下登山屐,十宿高陽忘卻回。”
????至宋代,歐陽修、米芾、曾鞏等人也常到習家池“尋芳”。尤其是米芾,經常在池邊揮毫潑墨。
????習家池被峴山環繞,內有古柏樹郁郁蔥蔥,更有涓涓的流水和亭臺相互掩映,整個院內曲徑幽深。在習家池的最中間處有一座重檐二層六角亭叫做湖心亭,湖心亭重檐六角攢尖頂,斗拱高聳,檐角翠飛,通高6.5米,正面面闊4米,檐柱為四角方石柱,堅固厚實,古樸大方。挑檐和額枋上遍飾象征吉祥的天宮賜福、萬事如意、蝙蝠雙至、犀牛望月、鳳凰展翅等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在湖心亭四周還圍著雕花石欄,石欄下的池中種有荷花,賞荷季可賞出水芙蓉、自在游魚,深秋枯敗的殘荷也另有一番美感。雖現僅存六角亭、荷花池、濺珠池、半規池等景點,仍不失為覽勝之地。
????現在這座“中國郊野園林第一家”的園林,已成為許多襄陽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選,更期待著八方游客來此處“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