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山下鄉小溪新村(2018年6月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工作做出具體部署,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實施好《規劃》,對于解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矛盾,保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記者專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

生態宜居的廉江市石城鎮十字路村。 (資料圖 記者陳煜 攝)
????問:《規劃》對當前鄉村發展態勢是如何研判的?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農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城鄉發展一體化邁出新步伐,脫貧攻堅開創新局面。
????同時,應清醒看到,當前我國農業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后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明顯的短板仍然在“三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既有難得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
????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復蘇態勢有望延續,我國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空間將進一步拓展,但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國際農產品貿易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妥善應對國際市場風險任務緊迫。
????從國內形勢看,鄉村發展正處于大變革、大轉型的關鍵時期。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中高端、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將快速增長,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是必然要求。城市輻射帶動農村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但大量農民仍然生活在農村的國情不會改變,迫切需要重塑城鄉關系。應對好村莊空心化和農村老齡化、延續鄉村文化血脈、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的任務艱巨。
????問:《規劃》提出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是如何考慮的?
????答:《規劃》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從城鄉融合發展和優化鄉村內部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兩個方面,明確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鄉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鄉關系、促進農村全面進步的新路徑和新要求。
????一是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空間格局。
????二是優化鄉村發展布局,堅持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延續人與自然有機融合的鄉村空間關系。
????三是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四是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優先任務,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問:《規劃》圍繞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謀劃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規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明確了階段性重點任務。
????一是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二是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遵循,促進鄉村生態宜居。
????三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促進鄉村鄉風文明。
????四是以構建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為重點,促進鄉村治理有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五是以確保實現全面小康為目標,促進鄉村生活富裕。
????問:為扎實有序推進鄉村振興,《規劃》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答:《規劃》圍繞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從五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落實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二是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避免代替農民選擇,形成全體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鄉村振興局面。
????三是強化規劃引領。抓緊編制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推動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體系。
????四是注重分類施策。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鎮、特色保護、搬遷撤并的思路,分類推進,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五是把握節奏力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謀定而后動,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層層加碼,避免過度舉債搞建設,避免搞強迫命令一刀切、搞形象工程堆盆景。 (據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