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個人繳稅情況,卻發現“被入職”了從未聽說過的公司?近日,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學生向記者反映,該校大量學生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多家企業利用這些信息捏造員工身份并虛報工資記錄,背后目的可能是逃稅。有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虛報工資記錄是因為企業“利潤太薄”,將告知稅務部門刪除信息并賠償學生損失。
????昨晚,江蘇靖江警方發布通報稱,9月7日晚,靖江市公安局110陸續接到常州大學懷德學院部分學生和院方報警:有在校學生身份信息遭到泄露。接警后,靖江警方迅速立案偵查。9月11日,已有李某、陸某2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該案仍在進一步偵查中。
????多名學生意外發現“被入職”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2014級學生小劉告訴記者,9月6日,班里一位同學去江蘇省稅務局官網查看個人繳稅情況,意外發現任職單位里多出了一家“江蘇×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任職時間是今年4月到8月。但是,同學并沒有在這家公司上過班,甚至連這家公司的名字都沒聽說過。
????感覺事有蹊蹺,同學將此事告知了小劉和班里其他同學。大家查詢后發現,全班40多人,至少有30多名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入職”了江蘇×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任職時間”集中在今年4月到8月。
????小劉說,這件怪事很快在學校里流傳開來,不少2014級和2015級的學生登錄江蘇省稅務局官網進行查驗,都發現了類似的“被入職”情況。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官網信息顯示,該學院坐落于江蘇省靖江市,是經教育部批準,由常州大學和靖江市合作舉辦的獨立學院。根據該校披露的招生計劃,2014年計劃招生1800人,2015年計劃招生2071人。
????學生們的自發統計顯示,“被入職”的學生可能超過千人,涉及的公司至少有7家,基本都是江蘇的公司。“被入職”的時間少則兩個月,多的近兩年。
????有2014級的學生發現,在一家“常州科太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內,自己從2015年1月到11月、2016年1月到6月都有工資記錄。然而,相同時間段內,這名學生都在校內上學,沒有出去實習,也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
????在稅務局官網內,學生們能看到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以及所謂的“任職單位”和工資記錄。據此,學生們懷疑,事情的源頭是大規模的學生信息泄露,他們的姓名和身份證號被企業盜用了。
????學生:更反感販賣信息的人
????小劉說,學生們很快將情況反映給了學校。據她了解,學校已安排2014級和2015級的各班輔導員出面,收集同學的信息泄露情況。記者9月10日下午聯系了常州大學懷德學院新聞中心,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學校正在收集學生情況,也報了警,但具體調查進展需以學校官方回應為準。
????“相比這家公司,我更反感的是販賣我們信息的人。”同是2014級學生、同樣“被入職”江蘇×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的鄧同學說,該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已經向他承諾,會聯系稅務部門刪除相關記錄,積極處理后續問題,對于愿意接受賠償的同學,公司可以給予賠償。
????9月10日,鄧同學、小劉和部分同學發現,稅務局官網中的任職單位一欄還顯示有江蘇×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但工資記錄已經消失。
????記者了解到,已經有學生分別在靖江、無錫和上海等多地報警。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都屬于“公民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屬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企業始終沒透露信息來源
????“我們要求很明確,主要是找出怎么泄露的,然后才是賠償的事……我們真的很擔心信息被二次泄露。”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學生小明說,9月7日,他發現自己也“被入職”了×鑫。
????小明和鄧同學都與自稱×鑫負責人趙某的男子進行了電話溝通,該男子在電話中表示,公司確實用了學生信息去抵扣今年的用工成本,如果“沖賬”成功,公司“年底就可以少繳稅”。
????該男子還在電話中對學生說,“現在企業競爭太激烈了,利潤太薄了,講白了,就是那么回事,我們才會用這個辦法,我們一旦有辦法,誰會做這種事情”。不過,他始終沒有向學生透露信息的具體來源。
????記者檢索天眼查發現,該男子使用的電話號碼,與×鑫企業信息中的聯系電話一致。9月10日晚,記者嘗試聯系這位自稱趙某的男子及×鑫目前的法定代表人湯某平,兩人的電話始終沒有接通。另一家涉事公司,蘇州×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孫某軍接了電話,但記者說明身份后,孫便掛斷了電話。
????鄧同學表示,雖然×鑫利用了學生信息,但后續處理態度還可以,在他看來,關鍵還是找到信息泄露的源頭。“我想找到的是那個賣信息的人。萬一下次再賣給其他貸款機構豈不是更危險……”他說。
????“這次是有企業為了少繳稅,下次會不會有人拿我們的信息去辦信用卡?”小明說,追溯泄露源頭、防止信息二次泄露,讓學校給出說法,是學生目前的普遍訴求。(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劉、鄧同學和小明為化名)
????專家分析
????企業行為或為逃稅
????專家:利用學生信息偽造工資記錄,可以虛報企業人力成本,從而減少納稅
????為何有多家企業在稅務系統中虛報員工和工資記錄?有專家表示,企業這樣做可能是為了逃稅。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支出可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予以扣除,扣除數額越大,繳納的稅款越少。企業利用學生信息偽造工資記錄,可以虛報企業的人力成本,從而減少納稅。
????北京都高律師事務所稅務律師高曉霞舉例說,假如企業賺了100萬元,在只考慮經營成本的情況下,若每個員工的工資為1萬元,10個員工就是10萬元成本,扣減員工成本后的90萬元就需按照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繳納稅款。若企業有20個員工,人力成本就是20萬元,那么只有80萬元利潤需要納稅。
????目前,個稅起征點為3500元。根據學生反映的情況,利用他們的個人信息偽造的月工資普遍為3500元。高曉霞分析,企業在稅務系統中顯示員工工資為3500元,既避免了為虛增的員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又虛增了企業經營成本,減少了應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記者發現,使用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學生的信息的企業多為保險公司。對此,高曉霞指出,保險公司是以人力資源為主的企業,主要依靠員工招攬客戶買保險盈利,其行業特點決定了其經營成本主要為員工。當保險公司人力成本增加時,其繳納的稅款就會更少。保險公司虛構的員工人數越多,其繳納企業所得稅稅款越少。
????《稅收征收管理法》中例舉了多種偷稅情形及處罰辦法。據了解,如企業存在其中例舉的偷稅情形,行政機關可以依法進行處罰,達到量刑標準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高曉霞表示,如虛增人力成本與減少納稅的行為屬實,涉嫌逃避繳納稅款罪。《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據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