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溪遂城鎮下洋村,志愿者服務家園為村民免費提供茶水。
???? 日前,遂溪縣遂城鎮下洋村一群身穿“紅馬夾”的志愿者,走訪慰問了該村四戶低保困難戶及殘疾人家庭,為他們送上慰問品,傳遞村莊對困難家庭的關愛與溫暖。
????這是遂溪縣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下洋村分隊工作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共青團遂溪縣委深入探索建立鄉村志愿者服務體系,積極搭平臺、建機制、強服務,通過鄉村志愿服務這一有效載體,真正讓社會治理觸角延伸到鄉村“最后一公里”。
????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鄉村志愿服務營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建體系 志愿服務匯集多方力量
????下洋村是一條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村莊,1994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老區村莊(抗日戰爭根據地);2015年7月,市委黨史研究室在該村朝東公祠設立東征紀念館;2018年3月,遂溪縣委縣政府將該村列為“基層黨建+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示范點進行改造和建設。
????目前,當地政府部門正計劃利用這些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將村前自然河和村后運河水庫沿岸進行規劃整治,大力發展紅色生態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為落實湛江市鄉村振興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遂溪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把建立“一村(社區)一志愿者隊伍”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塑造鄉風文明新風,助力該縣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今年4月,該村在遂溪率先啟動“一村(社區)一志愿者隊伍”建設工作。
????該志愿者服務隊由團遂溪縣委牽頭協調,構建村黨支部、團支部,駐村工作組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志愿服務領導體系。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將農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團員等納入志愿者范圍,同時,發動廣大青年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以結對幫扶、無償參與等形式,為鄉村文明建設提供全方位的幫扶。
????“相比城市,農村志愿服務隊還是空白,服務隊的成立則提供了一個平臺。這些隊員都是來自該村,他們愛家愛村又容易召集,可以有效緩解鄉村建設人力、物力、財力不足的難題。”團遂溪縣委書記陳春燕說。
????搭平臺 志愿服務逐步走向規范化
????日前,記者到下洋村走訪,在該村紅色紀念館的一側,一間志愿者家園亭臺引人注目。記者看到,雖然亭臺面積不大,但擺放整齊美觀,實現《志愿者家園運行機制》《志愿者家園管理制度》等制度上墻。此外,每天都有志愿者輪流值班,各項管理及運行可媲美城市的志愿者驛站。
????該村黨支部書記李興流告訴記者,該村在志愿者隊伍的組建中,做到了“四個有”:有場所、有隊伍、有制度、有活動。通過建立志愿者服務站打造為志愿者活動場所。團縣委為志愿者統一登記在冊,發放有志愿標識的紅馬甲和帽子,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比如定期開展美化鄉村行動、結對幫扶五保戶、為參觀賓客提供便民服務、開展慰問老黨員活動、開展平安創建工作等,部分志愿者還經常充當“調解員”和“巡邏員”角色,定期在村內進行巡邏;村里誰家有了糾紛,或鄰里之間有了矛盾,他們都會耐心地勸說協調,化解矛盾糾紛。
????具體管理中,建立公眾微信群,為每個志愿者團隊(支隊)在系統中設立標識,實行專人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落實表彰回饋制度,與村莊“最美黨員”“最美團員”“最美媳婦”等評先選優相結合,每月對在鄉村文明行動中表現優秀的志愿者優先推薦,并通過宣傳欄、小廣播等廣泛宣傳。協調村“兩委”將志愿者服務情況記入個人檔案,與黨員發展,工作年終考核等掛鉤,激發志愿者參與活動的熱情。
????雖然服務隊成立僅4個多月,目前已有16人登記成為志愿者,10多人正在申請中,加上逢年過節返鄉青年(臨時志愿者),該志愿者服務隊已壯大到上百人,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次),贏得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
????樹品牌 志愿服務助推鄉村振興
????記者采訪當天,市區有一單位到該村紅色紀念館參觀學習,志愿者不僅提供倒茶水等便民服務,還臨時充當紀念館解說員,講解該村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我們這支隊伍平均年齡約27歲,大家都是在工作之外開展志愿服務。”據介紹,該村志愿者服務隊均為該村的年輕黨員或團員,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但一旦村莊有活動,便馬上組織起來義務勞動,過程中涌現出不少感人事跡。
????組長李康輝是一名退伍消防兵,現自己經營著一輛運輸車,工作時間相對自由。當時村里發出招募志愿者的通知,他第一個報名,還拉上妻子蔡水田當幫手,一起為村莊的建設出一份力。根據村黨支部的安排,他們還“結窮親”幫扶貧困戶羅曉暉家庭,助力該家庭逐步走出困境。
????隊員梁景娟是一名家庭主婦,獲知村莊進行新農村建設需要志愿者,她毫不猶豫就參加進來。“下洋是我家,美麗靠大家,能為村莊的建設做點事,是每個村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梁景娟說,把村莊建設成美麗家園,是每個村民的愿望,也是大家共同的幸福。
????如今的下洋村,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成了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他們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志愿服務精神,塑造鄉風文明新風貌,助力該縣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真正發揮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