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隨著京沈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望京隧道四臺盾構機同時到達位于地鐵15號線馬泉營站附近的2號豎井,開始同時接收、同時拆解、相繼吊裝新一輪施工任務,這也標志著京沈高鐵望京隧道隧道雙向全線正式貫通。

2018年8月28日,北京,望京隧道四臺盾構機同時到達2號豎井,京沈高鐵望京隧道隧道雙向全線正式貫通。圖為中鐵十四局施工人員對盾構機進行拆除。中國網記者趙曉雯 攝
望京隧道全長8公里,是京沈高鐵全線唯一的雙洞單線盾構隧道,同時也是國內城市高鐵首條大直徑盾構隧道。隧道整個工程以地鐵15號線馬泉營站附近的2號豎井為節點,由南北兩段組成,分別由中鐵隧道局和中鐵十四局負責施工。
2號豎井位于地鐵15號線馬泉營站附近,是全隧道4臺盾構機的接收地,肩負著盾構機順利出井、隧道按期貫通的重任。豎井維護地連墻深68米、基坑開挖深度41.6米,兩項數據均為華北地區之最。隨著望京隧道的雙線貫通,2號豎井見證了國內大直徑盾構施工盾構機同時到達、同時接收、同時拆解、相繼吊裝施工技術上的先河和創舉。
據中鐵隧道局集團京沈十三標段機電經理古艷旗介紹,望京隧道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內,盾構下穿首都機場高速、機場輔路、地鐵15號線、300余口取暖熱源井以及多處污水處理廠、高壓塔架、多處居民區和高大建筑等重大風險源,沉降控制標準國內最高,施工及環境安全風險極大。
因此,為了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盾構采用四臺直徑10.9米(相當于三層樓高),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泥水盾構機。盾構機開挖直徑10.87米,全長87米,總重1500噸,裝備總功率5267千瓦,僅盾構機刀盤就配備安裝了中心魚尾刀、焊接貝殼刀、更換貝殼刀等各類刀具352把,推進系統由共計50個油缸協同完成,將盾構施工沉降幅度控制在0.68毫米,堪稱國內同類盾構機“巨無霸”。

2018年8月28日,北京,中鐵隧道局集團京沈十三標段工作人員進行水泥處理。中國網記者 趙曉雯 攝
“在水泥處理方面,我們通過聯合高校開展科研與合作,建成了國內首座大直徑泥水盾構處理工廠,通過先進的水泥處理技術,在施工過程中實現了‘零污染、零滲漏、零排放’。” 古艷旗對記者說。
2017年12月3日,望京隧道順利穿過特級風險源機場快軌線,施工沉降僅為0.68毫米,創造了國內大直徑盾構穿越既有建筑物沉降控制的最新紀錄。同時,在穿越1.8公里東辛店村、費家村無基礎居民區過程中,工后最大差異沉降不足6毫米,第一次在國內如此長段落實現“不拆遷、零擾動”安全穿越的精準控制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奇跡。
京沈高鐵是我國“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四縱四橫”客運高速路網的最后“一縱”,北京至哈爾濱(大連)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收官工程。線路全長698公里,京冀段線路全長約290公里,線路采用國產新型無砟軌枕,設計時速每小時350公里。
工程京冀段于2015年12月開工建設,其中,河北段已經開始靜態驗收即將引入聯調聯試階段,計劃2018年年底,河北承德至遼寧沈陽之間先行開通,全線計劃2020年12月開通運營。屆時,可將北京至沈陽間的列車運行時間壓縮至2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