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些驚訝,他竟然成為了意大利總理的候選人之一。”寧波諾丁漢大學商學院研究生張雨軒在昨天的采訪中對錢報記者說。上周三,邁克·杰拉奇老師還在寧波的教室里給學生們上課。這是他所主講的“固定收益”這門課本學期最后的一堂課。
幾天后,張雨軒和同學們得到消息,他們所鐘愛的杰拉奇老師,居然搖身一變,成了下屆意大利總理的熱門候選人之一。
套用那句網絡用語就是: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5月14日,在意大利選舉中勝出的兩大政黨——意大利五星運動黨與聯(lián)盟黨就新政府總理人選問題達成共識,確定共同推舉“政治中立”性人士出任意大利新一任總理。根據(jù)意大利媒體報道,被提名的四人中的一位,正是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助理教授邁克·杰拉奇。
這兩天,杰拉奇的事成了寧波諾丁漢大學校園內的熱門話題。博士生魏佳樂說:“他是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取得任何成就都是正常的,我作為他的學生感到很自豪。”
錢報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邁克·杰拉奇是2012年來寧波諾丁漢大學任教的,目前是學校商學院金融助理教授、全球政策研究所主任。此外,他還曾在西南財經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現(xiàn)在還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講授MBA課程。
他教的課很容易掛科
但超級受學生喜歡
說起邁克·杰拉奇老師,選過他課的學生,都感覺“心情復雜”。一個女生這樣評價:“有點害怕他的考試,也最喜歡他。”另一個女生馬上表示:“給我最低分的就是他,我很怕他,但跟著他我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
寧諾一位老師對錢報記者說,邁克·杰拉奇在學習上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說話也很直接,經常一針見血。如果上課時你說自己聽不懂英文,他會用中文字正腔圓地懟你:“那你為什么來寧波諾丁漢大學讀書?”
所以,邁克·杰拉奇的課掛科率很高,每一個選他課的學生都是知道的。
上周上完本學期最后一堂課后,張雨軒馬上進入了復習迎考階段。他說:“這門課很難的,比其他的課要難上10倍,我看過他以前出的考題,心里已經很慌了。不是考死記硬背的東西,而是結合實際來考,平時如果偷懶在課堂沒認真聽,估計是要掛科的。”
張雨軒覺得,杰拉奇老師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師,他就是想通過這樣的考試來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平時上課他也是這樣要求我們的。比如他在課上經常說,你們以后去投資銀行、咨詢公司工作,上級會交給你們任務,如果你們要準備很長時間,他馬上就會失去對你的關注。所以,今天我教給你們的東西,要盡快消化,晚上八點之前把作業(yè)做好發(fā)給我。”
不過,學生還是超級喜歡他。在畢業(yè)的時候,學生們會排著隊找他合影,有人還特意設計了印有他頭像的T恤作為紀念。
喜歡披條絲巾給學生上課
如此拉風的老師誰不喜歡
寧波諾丁漢大學一位老師給錢報記者發(fā)來一張杰拉奇老師上課的照片,第一眼看到,我差不多愣了10秒,還以為自己看錯了。這位老師肩膀上,居然掛著一條輕紗一樣的絲巾!這是要鬧哪樣?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條絲巾。他超級喜歡中國的絲巾。”學校老師說,杰拉奇老師掛著絲巾上課,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每次他上課,總會對坐在后排的同學說:“前面還有空位哦,你們到前面來。”
杰拉奇老師上課基本上全程說英文,但偶爾也會冒出一兩個中文詞語。張雨軒說,剛開始時,大家都以為杰拉奇老師中文可能不太熟練。但有一次,一個工作人員來換幻燈片,他用中文很流利地說了一句,“擺好一點,這個有點偏。”從那個時候起,大家才知道他的中文其實說得很溜。
張雨軒是去年9月考入寧波諾丁漢大學的。上學期有一門講“公司和金融”的課,也是杰拉奇老師上的。“他的課一般從上午10點一直上到下午1點,整整三個小時。一個學期下來,有的學生就吃不消了,覺得中午過了飯點,餓著肚子上課很辛苦,于是跟杰拉奇老師提意見,下學期的課能否縮短一點時間。”
想不到,老師竟然同意將課程縮短一小時。不過,調整后的結果是:同學們先自學1小時,從上午11點開始上課,兩小時后下課。
每次下課,杰拉奇一定會說上這么一句:“我在辦公室哦,你們一定要過來找我。”張雨軒說,他只去找過杰拉奇老師一次,但偶爾會在校園里遇到他。大多數(shù)時候,他喜歡在校園里的星巴克與一些外國朋友聊天。
他對中國經濟十分了解
喜歡到基層考察做學問
杰拉奇老師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獲得MBA學位,精通五國語言。他還是一位投資銀行家,過去20年中曾在歐洲、拉丁美洲、亞洲等國開展企業(yè)咨詢、金融等業(yè)務,具有豐富的國際投資經驗。曾兩次受邀參加全球經濟學家中國峰會。
在2016年,杰拉奇因其對中國經濟的深度見解,以及對中意兩國友好關系的貢獻,榮獲2016意大利之星騎士勛章。
記者了解到,杰拉奇經常做客有關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媒體談話節(jié)目,接受過中央電視臺、意大利媒體Rai、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專訪,也是《中國日報》和《財新網》的專欄作家,定期發(fā)表與中國經濟密切相關的觀點性文章。
在身高1.72米的博士研究生魏佳樂眼里,個頭比他只高了一點點的杰拉奇老師是一個不一樣的經濟學家。“我在寧諾讀了一年研究生,他給我們上公司金融和固定收益兩門課,我曾看過一個紀錄片,是他的團隊做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魏佳樂說,這段紀錄片有40多分鐘,是杰拉奇老師去了中國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拍攝的。“我以前總覺得,所有的經濟學家研究高大上的東西,一般坐在辦公室里處理各種數(shù)據(jù),而他親自去了中國的基層,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一些東西,我覺得他不一樣。”
“和他聊天時,他也是直奔主題,不喜歡東拉西扯的,看上去非常自信。”魏佳樂對記者說,這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學者型專家,走起路來也是自帶一陣風,非常干練,他相信不管他取得什么樣的成就都是很正常的。
Peter是杰拉奇在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同事,他說:“杰拉奇是我見過的最勤奮的人之一,他參與學術的同時還參加媒體采訪、制作學術紀錄片。他學習中文并能很流利地用中文溝通,這對很多外國人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