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三島大王廟漁港規劃圖。 記者 陳金波 翻拍
日前,南三大王廟漁港碼頭改擴建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表在市環保局官方網站上進行審批前公示。該工程總投資約1.25億元,建成后年卸港量將達40萬噸,達到一級漁港規模,不僅能夠保證南三島漁船的補給任務,同時也能夠為我市漁船的補給提供便利條件,同時還能吸引外籍大型漁輪靠泊,對本地休閑漁業和觀光旅游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南三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南三聽濤”是湛江老八景之一。大王廟漁港碼頭的升級改造,將是南三島海洋經濟振翅騰飛的契機之一。11日,記者走馬南三大地,傾聽南三海洋經濟發展的“潮聲”。
現狀:鄉村漁港無法滿足發展需求
大王廟漁港位于南三島燈塔村大王廟西南側。當天一早,記者乘車從市體育中心出發,交通一路順暢,然而進入南三島之后,道路七拐八彎,走了足足一個小時才終于到達大王廟漁港。
盡管從市區到大王廟漁港費時較長,但其海上位置卻殊為優越,它靠近湛江港出海口,是坡頭、南三乃至湛江灣內漁船停泊、避風、補給的傳統漁港,也是目前湛江港內唯一的漁港。
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由于湛江城市規劃建設的需要,原來為進入湛江港的漁船提供停泊、補給、維護、交易服務的湛江港群眾漁業基地(位于漁人碼頭對開水域)被撤銷,由于靠近湛江港出海口的便利條件,大王廟漁港目前已承接了湛江港群眾漁業基地的功能。但由于目前大王廟漁港建設規模較小、配套設施不足,已逐漸難以滿足為湛江灣內漁船提供服務的需求。
項目投資主體、湛江市科普水產研究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壯平說,大王廟漁港原來是個沙灘漁港,漁民上岸難、補給難、交易難、避風難,該公司從2007年籌資參與建設漁港碼頭,解決了一些問題。近幾年,政府引導漁船“小改大”“木改鋼”,造大船出遠海。船增大了,原來的泊位不夠用,碼頭水位也不夠深了。
挑戰:大馬力漁船維修保養不易
南三大王廟漁港碼頭現有270馬力漁船泊位2個,冰廠966平方米,船廠480平方米,電房141.2平方米,油罐倉儲97平方米,辦公室798平方米,宿舍619.6平方米。這個規模的漁港,要應付眾多的漁船顯然困難。目前,常年在我市東部海域生產的湛江、陽江、茂名、海南等地的大馬力漁船約有300多艘,其中絕大部分大馬力漁船都在湛江港避風、補給以及進行漁貨交易。而且,近年來我市“小改大、木改鋼”政策的引導,大型漁船的建造、維修的需求越來越大。
據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在湛江港沿岸沒有一間漁船修造廠,致使我市需要建造大馬力漁船的漁民都要去茂名、陽江、北海、福建、浙江等地的漁船修造廠建造大馬力漁船,現有的大馬力漁船每年的維修保養也要去茂名、陽江、北海等地的漁船修造廠,大大增加了我市漁民的生產經營成本。該項目的建設將可有效解決我市大馬力漁船建造、維修需要長期到外地船廠的現狀。
黃壯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市內到南三大王廟漁港有13海里,若巿區的漁船從大王廟漁港出海,少航行13海里。兩三百艘大船,每艘船少開13海里,每航次將少耗時兩至三小時,合計每年少耗油五六萬噸,漁船光油費就節約三至四億元,還節能減排、少污染環境。
展望:潛在優勢助推海洋經濟發展
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傳統捕撈業的轉型升級,我市大型遠洋(遠海)漁船數量越來越多,結合南三島濱海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很有必要在南三島建設集遠洋(遠海)捕撈漁船、休閑漁船停靠補給、魚貨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漁港。
原大王廟漁港共有2個泊位(卸魚泊位和加冰泊位各1個),本項目新擴建泊位共6個(卸魚泊位3個,加冰泊位、物資泊位、修船泊位各1個),其中600馬力漁船泊位3個,270馬力漁船泊位2個,浮船塢修船泊位1個。可兼顧3000噸海巡船的臨時靠泊補給。
該負責人還表示,積極推進南三島“智慧海洋”建設,做好“十三五”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城市項目建設,積極推動區內海洋經濟產業發展,配合做好造船、國際帆船基地、養殖等相關海洋經濟產業落戶南三島的相關準備工作。
南三島海洋經濟發展具備潛在優勢,隨著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不斷深化,可以預見南三島對湛江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戰略地位和貢獻將更加突出,南三島海洋經濟將呈快速發展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