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報 記者 歐丹丹 為做好第六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金交會)宣傳報道工作,展示廣東省金融改革創新最新成果,昨日開始,金交會組委會組織全國30多家媒體赴我省各市進行系列采訪報道,湛江是媒體團采訪的第一站。新華社、中新社、金融時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經濟導報等30多家媒體對我市金融綜合改革創新舉措、普惠金融綜合改革創新以及海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采訪,將宣傳我市金融改革創新的經驗亮點。
金融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湛江緊緊抓住國家賦予創建“統籌城鄉發展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的契機,深入開展金融綜合改革創新,湛江金融業總體保持較快發展,在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升。2016年湛江市金融業增加值77.17億元,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2016年末,我市各項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均位于粵西首位;全市保費收入73.77億元,是“十二五”初期保費規模的2.3倍;證券交易額3800.84億元,是“十二五”初期的3.2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近年來出臺多項優惠扶持政策,引進了多家國內外金融機構進駐湛江,鼓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有力扶持地方經濟發展。深化普惠金融改革
全省農村普惠金融“村村通”試點工作自2014年底啟動以來,湛江陸續在徐聞、廉江、赤坎、坡頭、吳川和遂溪等地開展了第一和第二批試點工作, 今年將在各縣(市、區)全面推廣農村普惠金融建設。建設鄉村金融服務站948個,助農取款點2456個,實現助農取款服務行政村全覆蓋,助農取款業務量位居全省第一。
根據省的統一部署,廉江市作為“沿海灘涂經營權抵押擔保和農村土地抵押貸款”試點單位,制定了相關《實施方案》和《實施意見》。2016年末,廉江市已在18個鄉鎮和2個街道辦開展了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工作。
2016年,市政府出臺了《湛江市農業“政銀保”項目實施方案》,運用農業“政銀保”項目資金,政府與銀行機構、保險機構、融資擔保公司進行合作,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為符合條件的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快捷、便利、低成本的融資渠道。
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
2016年末,我市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余額960.44億元,同比增長8.38%;銀行信貸大力支持寶鋼湛江鋼鐵基地、湛江晨鳴漿紙一體化項目、冠豪高新特種紙等大項目的建設。同時,我市加大對民營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2016年成功舉辦了全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充分激發了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646.96億元,增長8.5%;完成民間投資760億元、增長25%,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49.64%。
另外,我市有各類創新產品和服務多達70多項,較好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市創新涉農貸款方式,開展了婦女小額貼息貸款、政銀保、“公司+農戶”、漁船抵押以及應收賬款、股權、倉單質押等信貸擔保新模式。
我市積極推進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地方金融組織支持“三農”和中小微企業融資效果明顯。
深化保險業改革
湛江抓住我國保險業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機,將保險業納入服務業重點規劃,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大力促進保險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開創并積極發展醫保“湛江模式”,將商業保險引入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市級統籌、商保參與診療規范、大病保險”。 同時,我市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逐步成熟,普惠“三農”成效顯著。農村住房保險、水稻種植保險參保率位于全省前列,成功啟動政策性甘蔗、香蕉、玉米種植保險試點,開拓發展政策性生豬、家禽、嶺南特色水果保險工作,初步建立各級財政提供保費補貼、商業保險經營管理的農業保險保障體系。率先在全省開展巨災指數保險業務,有力減少自然災害給“三農”造成的經濟損失,降低地方財政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完善“三農”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建設,全市共建設涉農鄉鎮“三農”保險服務站931個,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優化金融環境
我市出臺《湛江市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成立了市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強化金融監管和行業自律管理能力。建立湛江市金融穩定協同監管機制、聯合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工作機制,提升金融風險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成立湛江市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提升行業管理和自律水平。 同時,我市持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湛江市區及5個縣(市)均成立征信中心,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推動成立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定期開展摸底排查工作,進一步摸清本地區互聯網金融行業底數,為專項整治工作及今后的行業監管奠定了基礎。開展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月、風險排查、專項整治和涉嫌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清理排查等活動。開展涉眾型金融不穩定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組織開展涉眾型金融不穩定問題的全面排查,摸清風險底數,個案采取“一案一策”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