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筑墻”
????【關鍵詞】信息安全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寫入民法總則草案
????為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再筑“高墻”
????8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確保依法取得的個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 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
????近年來,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類違法犯罪日益突出,互聯網上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泛濫,社會危害嚴重,群眾反應強烈。草案中的這一規定,無疑將為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再筑“高墻”。
????依法保護個人信息刻不容緩
????“買房時在開發商那里留下了電話號碼,此后就不斷接到房產中介的推銷電話,不堪其擾。”談起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漳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滕秀蘭顯得很無奈。
????“像這樣‘新鮮’的信息價值不菲,每條可以賣到20至30元。”廈門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陳鴻告訴記者,剛買車的車主、剛訂機票的旅客、剛下單的網購者等個人信息最受詐騙分子“青睞”。
????記者從公安部了解到,2016年公安機關相關部門共偵破侵犯個人信息犯罪案件18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200余人,查獲各類公民個人信息300余億條;其中,抓獲涉及40余個行業和部門的內部人員390余人、黑客近百人。
????在信息社會,個人信息保護尤其重要。2016年10月31日,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民法總則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二審稿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明確了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民法總則草案中加入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體現了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孫憲忠說,在現代社會,人們需要將信息交給社會,但這樣做可能會出現信息被濫用或被違法犯罪分子利用的問題,民法總則草案提出保護個人信息,是對重大民事利益的闡釋,值得肯定。
????防止個人信息“跑冒滴漏”
????廣受社會關注的山東臨沂高考錄取新生徐玉玉被詐騙案中,犯罪嫌疑人杜某利用技術手段攻擊了“山東省2016高考網上報名信息系統”并在網站植入木馬病毒,獲取網站后臺登錄權限,盜取了包括徐玉玉在內的大量考生報名信息。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彭靜認為,犯罪分子能夠屢屢得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實施了“精準詐騙”,其在獲得詳細的個人信息后,有針對性地對特定人群定制詐騙方案。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個人信息泄露途徑日益多樣化,搜集、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形成了黑色產業鏈。從泄露源頭看,有的是公民個人不注重信息保護,無意中泄露;有的是少數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工作人員“監守自盜”;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黑客程序入侵有關機構信息數據系統,批量獲取。
????“個人信息在各類機構和平臺的使用當中,給我們提供了個性化的、便利的商業服務,這是從公開信息中享受到的好處。”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律師協會會長韓德云說,但一定要將正當使用和非法使用區別開來,并且嚴格界定使用的途徑,遵循合理使用與安全使用的原則。
????守護個人信息安全要從源頭抓起
????互聯網時代,技術手段不斷提高,通過技術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屢見不鮮,給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
????“民法總則發揮著奠基石的作用。從保護公民權利的角度來看,個人信息安全本身與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息息相關。”全國人大代表楊亞達說,一方面需要界定信息安全的標準,另一方面要明確信息安全責任人,誰該對信息泄露負責。同時加強源頭治理,多管齊下,對于信息安全保障可以專門立法。
????從源頭治理個人信息泄露問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既依賴于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也依賴于多部門的聯動與配合。
????“從立法完善層面上來講,必須建立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個相互遞進、系統完善的法律責任追究體系。”彭靜建議,基于當前個人信息保護的嚴峻形勢,有必要優化執法職能,破除條塊分割。可考慮整合個人信息保護中的相關執法職能,設立跨部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機構,統籌個人信息保護的預防、監管、違法責任追究等職責,更加有效地保護個人信息。 圖文均據新華社

????【關鍵詞】養老體系
????構建適應老齡化新形勢的養老服務管理體制
????——專家解讀《“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
????熱點解讀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中國人定義幸福的一大標準。近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及時、科學、綜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提升新時期老齡事業發展水平、完善養老體系進行了頂層制度設計。
????形勢嚴峻:規劃旨在解決我國未來30年老齡化帶來的新挑戰
????規劃用“形勢嚴峻”4個字形容我國面臨的老齡化新形勢。
????根據規劃,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農村實際居住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劇……
????與此同時,我國涉老法規政策系統性、協調性、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城鄉、區域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不均衡,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質量效益不高、人才隊伍短缺等深層次的瓶頸問題嚴重制約老齡事業和養老體系可持續發展。
????專家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城鄉老齡化倒置,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我國老齡事業改革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窗口期。面對這一局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出了明確要求。
????去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了一次集體學習,明確提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下大氣力來應對。
????“人口老齡化涉及社會均衡發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說,規劃旨在解決我國未來30年老齡化帶來的突出挑戰,盡管是個五年規劃,但它著眼更長遠的目標,對我國的養老事業發展未雨綢繆,及時進行頂層設計。
????任重道遠:6大措施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夯實基礎
????規劃為“十三五”時期我國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描繪了清晰的藍圖。
????——到2020年,老齡事業發展整體水平明顯提升,養老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基礎更加牢固。
????——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有利于政府和市場作用充分發揮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備。
????——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法治化、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
????——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好。
????陸杰華說,規劃制定了6個方面的目標,具體細化為12個量化的子指標,每個指標都明確提出了目標值,比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建有老年學校的鄉鎮(街道)比例達到50%等,這些是夯實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前提。
????要在3年多時間完成這些指標,任務可謂艱巨。中國健康養老產業聯盟秘書長蔣洪衛舉例說,“十二五”期間,我國雖然完成了預定的養老床位建設目標,但很快發現已經建好的養老床位的50%的床位是空置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跟上的是“軟件”,比如加強護工護士的隊伍建設等從而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
????陸杰華則認為,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提高農村地區養老水平是實現“十三五”規劃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
????不過他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養老涉及民生,政府決心很大,達到目標很有希望。”
????著力完善:從頂層設計上健全老齡政策制度
????健全完善社保體系、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健全健康支持體系、繁榮老年消費市場、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規劃為實現目標提出了8項任務。
????8項任務折射的是對完善我國老齡政策制度的頂層設計。
????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方面,天津財經大學管理學首席教授羅永泰認為,政府要鼓勵支持更多的智能制造企業和社會化服務商進入智能家居養老服務市場,并制訂統一的智能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實施責任監督機制。
????面對健全健康支持體系的任務,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文軍建議,解決養老人才欠缺又留不住人的問題,需要持久用力,多從生活保障、居住及子女就學等問題入手出臺相應措施,使養老護理人員“引得進,留得住”。
????發展老年教育是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衛指出,老年教育解決的不僅是老年人受教育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老年人在社會轉型中實現積極的老齡化,讓老年人有尊嚴地養老。
????陸杰華認為,下一步,應對老齡化應該上升為我國新的基本國策,動員政府相關部門及時調整,從體制機制上做好頂層設計。這是基于國情變化,建立適應中國特色養老服務管理體制的必然要求。 圖文均據新華社

漫畫“托底”
????【關鍵詞】監護制度
????民法總則草案完善 “一老一小”監護體系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或將被納入監護體系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記者白陽、郭翔)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針對現行法律規定的監護制度作出了多處重要完善修改。擴大監護范圍、突出民政部門監護責任、細化撤銷監護人資格規定……與現行法律相比,草案進一步強化了國家監護職能,讓“一老一小”的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上,大會發言人傅瑩表示,此次提交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根據社會新形勢作出了不少調整、創新,比如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老齡化趨勢的社會新特點,進一步完善了監護制度,擴大了監護范圍,尤其關注到了對失能老人的保護問題。
????草案的一大亮點是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現行的民法通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護進行了規定,而民法總則草案將此擴大至“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這意味著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或將被納入監護體系。
????另一處引人關注的變化,是更加強調了民政部門的國家監護職責。民法通則規定,無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由其父母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而民法總則草案則指出,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擔任。
????近年來,監護人嚴重損害被監護人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社會公眾普遍認為應當撤銷此類行為惡劣監護人的監護權。民法總則草案對此作出積極回應。草案明確,凡是有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等三種情形的,法院將依照有關個人或組織的申請依法撤銷其監護人資格。草案特別提出,監護人的監護資格被撤銷后,除對被監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表現的,法院可在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護人資格。
????評論:為老人和未成年人監護“托好底”
????監護不是一人之事、一家之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逐漸清晰后,離不開與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只有多方攜手,共同推進監護工作,才能讓“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的目標真正落實。
????“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城鄉困境兒童保障。關心幫助孤寡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安排。國家監護體系的落實,最終要體現在細微之處,表現在每一位需要幫助的老人和未成年人能夠及時、全面獲得監護幫助。補齊監護“短板”,方能真正為老人和未成年人的監護“托好底”。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