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建宏小心翼翼地擦拭琴上的灰塵。
????小提琴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高雅藝術,被譽為“樂器皇后”。《梁祝》《夢幻曲》《舒伯特小夜曲》等膾炙人口的名曲,令人百聽不厭。
????而在湛江,也有一群小提琴資深發燒友,有的甚至已經與琴為伴半個多世紀了。
????以琴會友認識了很多新伙伴
????“我家里有10多把小提琴。我現在手上這把,是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德國老琴了。”
????今年60歲的王國勝,受比他大5歲的親哥哥影響,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琴,特殊歷史年代上山下鄉時也一直念念不忘,甚至在1987年還自費專門去日本進修學習了兩年多。以小提琴為橋梁和紐帶,王國勝認識了很多富有藝術修養和氣質的朋友。比如在老家湛江,王國勝認識了一位加拿大小提琴家,兩人關系很好,經常在一起切磋交流,那把珍貴的德國小提琴,就是這位加拿大朋友從國外帶來的。
????“我剛學琴的時候,湛江還沒有太多這方面的愛好者。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把小提琴是二手的,價格大約是50元。要知道,那時候工資才18元一個月呢!”令王國勝欣慰的是,近年來,湛江的小提琴教育、普及和推廣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2012年,湛江市音樂家協會小提琴學會成立了,近年來港城學琴的青少年也越來越多!”

“我手上這把是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德國老琴,價值10多萬元人民幣呢!”王國勝說道。
????中西融合樂韻更悠揚
????“我與小提琴結緣,要追溯到55年前了。”
????住在霞山的陳保山,出生于1950年,是土生土長的湛江人。12歲在湛江市二中上初中的時候,學校組建樂隊,他欣然報名,從此開始練琴,“我從小對樂器演奏就很感興趣,除了演奏小提琴,還會拉二胡、吹笛子等。”
????1966年,廣州音樂專科學校(記者注:今星海音樂學院)來湛江招人,陳保山被選中。正當懷揣音樂夢想的他想去省城上大學時,卻由于歷史原因導致高校突然停課,未能到專業高等學府進修深造,成為陳保山一生的遺憾。
????中學畢業后,陳保山當過工人,后來又進了市交通局,成為單位文藝宣傳隊的骨干。雖然讀不了大學,但并未減弱他對小提琴的熱愛。陳保山利用工作之余向陳尚偉等港城音樂名師求教,還隨著時代變遷先后買來黑膠唱片、磁帶、光碟等眾多小提琴樂曲經典作品來聽,每天勤學苦練。
????“退休前,我每天都會抽時間練琴;退休后時間更充裕了,更是離不開琴。”老有所樂的陳保山,還加入了“湛江市粵劇團團友會藝風樂苑”,每周都和老伙伴們一起練習、交流,還經常參與送文化下鄉等各類公益演出活動,“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粵劇也在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現在很多戲的伴奏都會用到小提琴等西方樂器呢,中西融合,使樂韻更加悠揚動聽!”

陳建宏在拉小提琴。
????拉小提琴促身心更健康
????“拉小提琴不但令人沉醉,陶冶情操,還能鍛煉腦、眼、手等的協調,促進身心更加健康。”
????今年65歲的陳建宏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一派儒雅之風。他回顧,1969年跟著小提琴名師學習三年后,進入市文藝宣傳隊當樂手。
????1985年,陳建宏調到東風電影院工作,負責走片、排片等工作,事務繁雜,導致缺乏時間練琴。后來,他加入一個民間發燒友團隊,終于重拾小提琴,再續音樂夢。一大班志同道合者聚一起,自娛自樂,每周都有訓練和演出活動,老年生活過得豐富又充實。
????陳建宏說,小提琴不像鋼琴等樂器那么容易把握音準,為了尋求到那種令人滿意和具有美感的音效,他總喜歡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反復練習。拉小提琴已經融入了的陳建宏日常生活,技藝精進的他甚至擁有了不少的鐵桿粉絲。熱心腸的陳建宏,總耐心地為前來請教的小提琴愛好者講解,無私傳經送寶。
????除了會拉琴,陳建宏還是修琴、調琴的高手。在師傅的調教下,經過自己的摸索,他對調琴和修琴有了獨特的見解、領悟,還嘗試自制小提琴。甚至連外國小提琴家也慕名上門來請他調琴,在圈內傳為佳話。
????“小提琴之聲優美動人。有此為伴,過日子更加開開心心。”陳建宏笑著說,受自己的影響,兒子和外甥女也學習小提琴。他如今珍藏有近20把古今中外的小提琴,平時拿出來觀賞或輪流拉拉,以更好科學保養。

三位老人同奏一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