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2016第二屆中國(湛江)海洋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我市舉行,經過一整天的評審,湛江賽區“對蝦加工廢棄物綠色加工利用關鍵技術與產品開發產業鏈”項目獲企業組一等獎,同時獲得獎勵創新(創業)基金10萬元;上海賽區“水熱固化海砂為低環境負荷的新型建筑材料”項目獲得團隊組一等獎,獲得獎勵創新(創業)基金6萬元。大賽還設立二等獎共4名,三等獎共6名,優秀創新(創業)項目獎企業組12名,團隊組6名。
據悉,本屆大賽吸引全國共994個項目報名參賽,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湛江六大賽區決賽共選送30個項目晉級全國總決賽,數量相比去年大賽增長了一倍。晉級全國總決賽名額按照比例分配,每個賽區5個名額。此次總決賽團隊組共12個項目,企業組共18個項目,分為上下午進行路演。
記者現場觀看了參賽項目的路演,“對蝦加工廢棄物綠色加工利用關鍵技術與產品開發產業鏈(湛江賽區),在企業組18個項目中以95分的高分成績勝出。據了解,湛江市年產蝦加工廢棄物10萬噸以上,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該項目是在“廣東省博泰院士工作站”、“海洋糖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平臺支撐下,突破了海洋蝦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難題,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為主的集成清潔生產技術將大宗蝦廢棄物深加工開發出殼寡糖及其系列功能食品,廢液廢渣綜合利用新型海洋生物農用制品,實現蝦廢棄物高值化利用、污染物零排放的清潔生產,并建立年處理蝦廢棄物約20萬噸的清潔生產示范工程。
在參賽項目中,記者還發現海洋大數據成為熱點。湛江賽區的“采立播海洋關鍵大數據采集傳輸系統”,采用VP9的視音頻壓縮算法,利用4G、3G、WIFI等無線網絡傳送延時小于1秒的高畫質圖像,進行雙向通話。北京賽區的“以海洋數據為主線、海洋大數據運營為目標的系列探測裝備與信息系統研制與推廣”項目以海洋水文、地形、底質、地質測量等數據為主線,開發一系列海洋測量裝備,形成全面的海洋立體觀測數據獲取能力。青島賽區的“智能生態養殖大數據服務平臺”項目利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為海水養殖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實現提供科技后盾,實現海水養殖信息采集便攜化、數字化。
參賽現場有4個關于水下機器人的項目,用于海洋探測、搭建海底傳感器網絡、海底巡航、高清圖像處理及識別等。
湛江牽頭舉辦國家級海洋大賽的方式串聯起沿海省市的海洋產業,宣傳創新創業,吸引更多項目參賽,吸引更多社會創投資本投資,吸引更多園區和孵化器加入,真正使項目能夠成長、落地、產業化。
此外,今年的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特別為大賽設立了“海洋創客”展區,為參賽的優秀項目提供免費參展海博會的利好機會,推動項目獲得資本和產業關注,獲得孵化落地的機會。大賽向參賽優秀項目提供了15個免費參展名額。









